正文 第49章 開啟人生的最初階段(3)(2 / 3)

但若想彌合精神的創傷,哲學乃是唯一的良藥。“通過哲學,人們可以分辨善惡、正義與非正義,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明確什麼是他努力的方向,什麼是他應該避免的。而對造物主,對父親,對母親,對長者,對法律,對陌生人和優勝者,對朋友,對妻兒和奴隸,他應怎樣行事?哲學會告訴他應謙卑造物主,孝順父母,尊敬長者,順從法律,服從權威,愛戴朋友,善待女人,體貼孩子,仁慈待奴。她會給我們展示最崇高的善行。我們的愉悅在快樂的標準下得以延伸,我們的悲傷在不幸的權衡下得以抑製。讓我們的舉止不再粗野,欲望得以節製,怒氣可以遏製。我認為這些都可以得益於哲學教義。智慧就是鴻運當頭時仍保持謙虛謹慎,而且心靈純正永無嫉妒之心,知道怎樣剔除邪惡的欲望,總是怒氣衝衝隻能是無法溝通的標誌。”普盧塔克所說的哲學功能,我們把它歸功於宗教。如果我們照此去做,會使我們的生活提高一個台階。這兩者還有一個基本的區別:哲學僅僅在於教誨,宗教不僅能夠教誨而且可以使之付諸行動。但問題是哲學所賦予我們的生活科學或生活藝術還沒有很好地被製作成一門獨特清晰的學科,它的方法、分類標準以及發展的準則,都折射出強烈的宗教陰影,依據宗教的標準嚐試每一步。如上所述,我們所給予的道德和哲學訓練都是雜亂無章的,其隨意程度簡直讓人乍舌!對造物主的誠摯的信賴導致了我們對自己、自己的能力、我們所冒的風險都愚昧無知。雖然按我所說,我們已將我主的教義銘記於心。

但一個人對自己不甚了解的話,是不可能把握生活航向的。例如他應知道自己的口味如何,需要什麼樣的傭人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何時到了繁衍種族的時候,詳細地知道諸如此類的事情也許不能挽救一個青年,但一定會給他喘息的機會——給他時間去聆聽神聖的康塞勒的教誨,隻有他能夠拯救青年。那麼,有多少年輕人是在知識的武裝下,帶著各種熾熱的理想走向生命的舞台?這些理想的主要功能似乎就是為心靈提供營養、為觀點提供沃土,就像身體的胃口有其特定的用處。又有多少人知道,作為純粹欲望的奴隸,野心勃勃或寸步不讓,其結果是心理失調,難以控製,雖不明顯但卻真實存在,就像一個人的胃口得到了過度的滿足?多少人又知道健康是一種責任,而不僅僅是一種優勢,一個能供你支配的身體,強健能幹,是我們對自己,我們的親屬,我們的同類應負的責任?一些人也許知道有一個健壯身體的好處,但有多少人知道擁有靈活、聰穎、善於思考的思想同樣也是我們的職責?多少人知道獲得知識、想象和理性思維的無盡快樂,而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在閱讀過程中所繼承的世襲財產?年輕人是否又意識到,正是他們帶著兩份偉大的情感走進生活,才得以處理連結他與世人之間關係的公正的紐帶——這像一種資本,我們為其經久耐用而支付費用。他們是否清楚良心怎樣易位,理智怎樣買通以及意誌的合理運轉怎樣讓位於荒謬的剛愎自用?對於極端的交往聯係他們有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是否明白有義務為人類或造物主做任何事?難道不正是因為我們自己允許自己變得愚昧無知才使得宗教教義無法推廣,深入人心?所以我們是不是陷於丟失造物主信仰的危險中,而隻有造物主才可以使我們保持應有的平衡?難道我們沒有養成傾聽造物主愛憐、關懷和拯救力量的習慣,以至於我們自然而然也成為他顯示無盡溫情的對象,於是逐漸地在拜祭造物主的過程中,也喪失了使自己成為英雄、聖人的雄心壯誌?總之,難道我們沒有含蓄地教導年輕人“生活不僅僅是溫飽”,主要任務應立足於發展,擁有什麼比僅僅是什麼、做什麼更有意義?毫無疑問,這兒的確有些高貴的年輕人看上去似乎知道如何正確融入交往中,因為與他們相處的乃是一群高貴的男男女女,這對他無疑是一種不斷的鞭策,但如果我們從更精深、更真實的角度來看待生活,這就沒有什麼異乎尋常之處。雖然在基督教中,每一件教給年輕人的東西都是直接明確或間接暗示的,但我們還是不禁認為如果我們真正把用於別的學科的方法和目的投入到生命學習的過程——但需要用一種更加穩健的支持和導向才能追求到它——在日臻完善的過程中,我們會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