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飲食營養(1 / 3)

1.春季兒童維生素不可少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一旦缺乏,就會影響肌體正常代謝而產生疾病。這裏之所以強調春季兒童維生素不能少,原因主要是:

(1)兒童在春季生長發育較快,對維生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

(2)春季蔬菜數量少,品種少,水果的品種也很單調,易使兒童出現吃菜吃膩了的感覺,出現挑食或偏食現象,結果影響了維生素的攝入量。

有鑒於此,春季給兒童適量補充維生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2.含熱較高食品製作方法

人要生存,就需要熱量,就像汽車發動離不開汽油一樣。兒童因為正處於不斷生長發育時期,他們在熱量的需求上,按每千克體重計算,比成人需求的多,以用來增長體重和身高。對生長較緩慢的或較瘦弱的兒童,可以提供以下食物:

大紅棗小豆粥

將大紅棗洗淨,去核後與淘洗幹淨的大米一起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煮熟。

將紅小豆洗淨,放入盆內加適量水,上籠蒸熟,搗爛。

把熟的紅小豆,放入熬好的棗粥中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即可食用。

什錦軟飯

將大米、小米淘洗幹淨;核桃仁炒熟,切碎;將火腿肉、糕條、蘋果脯均切成小丁。

將大米、小米與各種配料放入盆內,加適量水,上籠蒸30分鍾即可。

土豆肉餡餅

1.將土豆去皮洗淨,上籠蒸熟,搗成泥狀,加入麵粉、調好的雞蛋液、少許蘇打粉及適量溫水後揉成麵團。

2.麵團放片刻後,揪成一個個小麵團,擀成圓片,包入事先準備好的肉餡。

3.將餡餅放入擦油的平鍋內烙透,以兩麵呈黃色即成。

3.多吃組氨酸食物

臨床研究證明,組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對幼兒生長發育極為重要。原因是:組氨酸能促進幼兒的免疫係統功能盡早完善,強化生理性代謝機能,穩定體內蛋白質的利用節奏,促進幼兒肌體發育。

然而,由於幼兒肌體可塑性較大,代謝速度快,這就勢必大量消耗組氨酸。為此,幼兒每日所需組氨酸攝取量要高於成人幾倍。但因人體缺乏自身合成組氨酸的整套酶係統,所以,組氨酸必須嚴格依賴食物蛋白質或氨基酸食品來供給,若其來源不足,將導致幼兒抗病能力低下,產生貧血、乏力、頭暈、畏寒等不良征兆。經科學測定,黃豆及豆製品、鴨蛋、帶皮雞肉、牛肉、皮蛋、玉米、標準麵粉、土豆、粉絲等食物富含組氨酸,幼兒可多食之。

4.營養不良的特殊信號

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缺鈣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寶寶營養不良的指標。這一方法雖然可靠,但病情發展到這一步,寶寶的健康已經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隻能”亡羊補牢“,這顯然不是上策。

其實,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出現了。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采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消滅在”萌芽“狀態。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號特別值得父母們留心:

情緒變化

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寶寶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考慮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1)寶寶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品。

(2)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含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

(3)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了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寶寶固執,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及鈣質攝取不足所致,所以應多吃一些動物肝、魚、蝦、奶類、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蕃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食療食物。這些食物含豐富的酸類和維生素,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

(2)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

(3)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製品、魚肉鬆、蝦皮等。

(4)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海帶、木耳、彥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寶寶理想的”盤中餐“。

過度肥胖

以往常將肥胖籠統地視為營養過剩。最新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僅是部分”胖墩兒“發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寶寶則是起因於營養不良。具體說來,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造成某些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微量營養素不足導致體內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謝,隻得積存於腹部與皮下,寶寶自然就會體重超標。

因此,對於肥胖兒來說,除了減少高脂肪食物(如肉類)的攝取以及多運動外,還應增加食物品種,做到粗糧、細糧、葷素之間合理搭配,免除上麵所提的微量營養素的缺乏情況,給嬰兒一個合理的營養膳食。

5.進食的禁忌

忌”零食“

寶寶常吃零食會影響食欲。因吃零食,破壞胃腸道消化的規律,容易引起胃病。

忌”偏食“

偏食容易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影響智力發展。調查表明,寶寶因營養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多達20餘種。

忌”暴食“

寶寶消化器官發育不健全,若吃得過飽,消化液的分泌供不應求,容易引起腸胃病。

忌”快食“

吃飯過快,唾液分泌不足,會影響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

忌”笑食“

說笑、打鬧進食,食物容易嗆入氣管,造成窒息的危險。

忌”看食“

邊吃飯,邊看電視、看書,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天長日久,會引起消化不良。

忌”蹲食“

蹲著吃飯,腹部受擠壓,腸胃不能正常蠕動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

忌”甜食“

常吃甜食,特別是糖果,容易造成齲齒,引起肥胖、糖尿病和心髒病等。

忌”鹹食“

經常吃過鹹的食物,會使體內水分滯留,心髒排血量增加,容易引起腎髒病和高血壓症。

忌強迫壓服

有的寶寶頑皮,不好好吃飯,有的家長很容易發脾氣,采取強製手段,如嚇唬、訓斥、以不給買玩具、不帶寶寶去公園來威脅寶寶,甚至打罵等等,迫使寶寶吃東西。強製飲食對寶寶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壓抑,不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寶寶不想吃或不願吃的東西,往往是他當時不需要的食物。即使有些有營養的食物象胡蘿卜、水果、青菜、牛奶等,醫生建議堅持讓寶寶吃的也不要強迫壓服,否則會引起寶寶的反感,可以通過講故事和耐心說教的方式逐漸加以更正。

忌強求乞求

強迫壓服不對,強求乞求也十分有害。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吃東西,死乞白賴地強求乞求,變著法說呀、勸呀、許願呀等。寶寶吃不吃,基本上順其自然,稍加幹涉即可,否則將養成縱容嬌慣的習慣。

忌生氣中進食

進食時應平心靜氣,有祥和的氣氛,不要在寶寶進食時進行批評訓斥寶寶,更不能在吃飯時或吃飯前打罵寶寶。如寶寶剛剛哭鬧發過脾氣,寶寶在氣頭上暫時不要進食,應緩一緩,煙消雲散,在充滿輕鬆快樂的心情下進食,否則容易導致胃病。

忌投其所好

有的寶寶不喜歡吃主食,喜歡吃巧克力、小食品、冰淇淋三類食品,家長便投其所好,一再遷就。主食,其意在主上,不能用小食品代替主食。小食品隻能是零食,要吃得適當不可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忌縱容姑息

對某些寶寶有棄食行為要及早發現製止。對有偏食行為的要設法糾正。挑食的更要嚴格要求,有的寶寶自動養成挑菜、揀菜、翻菜的不良習慣,必須教育寶寶養成文明吃飯的禮貌行為。

忌催促快吃

有的家長為各種原因常催促寶寶快吃,這不利於咀嚼和消化。如果寶寶確有意思要出去玩或上學,最好吃多少算多少,總比不嚼就咽下去強得多。

忌分散注意力

寶寶吃東西,也應像上課一樣要求,不應分散注意力。應當將電視關掉,將玩具收起來,把書本作業也放下,吃飯就集中吃飯,吃飯時談笑風生。說話嘮叨,邊打鬧說笑邊吃飯,這樣如果不小心,食物容易誤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甚至危及生命,也不要邊看邊吃飯這樣不但飯菜無味,而且影響消化液的分泌、胃部供血,日久天長會造成消化不良,還會引起近視。

忌隨走隨吃

有的寶寶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寶寶端著碗,到處走,這很危險。這樣寶寶容易摔倒,造成摔傷、燙傷、戳傷等意外事故。另外上街也不要隨便買小食品邊走邊吃,這樣既不文明,也不衛生。空氣中的灰、塵、微生物和食物一起吞咽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忌邊玩邊吃

常常有的寶寶邊玩邊吃,更有吃飯之間放下飯菜,跑出去嬉鬧一陣回來再吃,這樣不僅有損於身體的健康,而且也會導致寶寶做事不認真,很隨便的壞習慣。

忌你攀我比

常聽有的家長為了使寶寶吃得多,就說:”你看某某同學,每次吃兩碗。“有的寶寶有極強的好勝心,願和人比個高低,為了顯示自己和為了討媽媽的喜歡,就強咽下許多食品,這也會鬧出毛病來。

6.不宜多吃泡泡糖

目前,大多數兒童都愛吃泡泡糖,因為它既好吃又好玩。但是,兒童如果過多地吃泡泡糖,對身體的害處比多吃一般糖果的害處會更大。

泡泡糖的主要成分是橡膠和增塑劑。就天然橡膠來講一般是無毒的,但製作泡泡糖所用的一級白縐片膠是加了硫化促進劑、防老劑等添加劑。這些添加劑都具有一定毒性,國家規定了每日的允許攝入量。如果兒童過多地吃泡泡糖,這些有毒物質會給孩子們帶來潛在的危害。增塑劑在泡泡糖中所具有的作用是起泡,一般需加入7%的增塑劑才有可能吹起泡來。增塑劑雖然毒性不太高,但它的代謝產物苯酚在消化道再吸收的作用下會對人體有害。在泡泡糖的製作過程中增塑劑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一塊泡泡糖就含有350毫克的增塑劑,如果一個兒童一天吃兩塊泡泡糖,就會攝入700毫克的增塑劑,這麼大的劑量對孩子們的健康是有影響的。另一方麵,有的兒童在吃泡泡糖的時候,吃一會兒,吐出來用手玩一會兒,一塊糖反複地吃、反複地玩,把手上的髒東西全沾到糖上去了。這種極不衛生的吃法,會造成兒童的寄生蟲病和腸道傳染病。因此,兒童忌多吃泡泡糖。

7.注意不宜多食用冷飲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冷飲又擺滿了街頭巷尾,其形其色其味再加上火熱的天氣,不僅寶寶,大人也往往是禁不住這種誘惑。其實盛夏裏給寶寶吃一點冷飲是合情合理的,但不應過多,並且注意冷飲要符合衛生標準。否則易造成寶寶腹瀉、或患嚴重的消化道傳染病。

在寶寶吃冷飲的問題上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麵。

冷飲包括汽水、冰糕、冰淇淋、酸奶等。大多數冷飲中含一定量的牛乳、雞蛋等物品,蛋白質量和含糖量都比較高,一般需要在-10℃左右它們才可製成塊狀或泥狀。寶寶食用冷品後可感到涼爽,降低了因高溫的不適,但胃內的溫度也會驟然降低,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胃體積減小,蠕動也降低,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食欲下降甚至不願進食。冷刺激還會使胃腸道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胃腸痙攣,出現絞痛。

有的冷飲中盡管蛋白質量和含糖量都較高,但卻不一定是”高營養“,是不能與正常的進餐等同的。隻吃冷飲,絕對不能維持和保證寶寶的營養。夏季有些寶寶食欲明顯下降,體重降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多食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