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掛麵做成中國第一的“麵癡”(2 / 2)

“其實我和他很互補,我比較激進,他很穩健。”陳克明毫不掩飾與弟弟的感情。

“三十年來,我都沒有被騙過,因為我沒有貪欲。”

陳克明用了貪欲這個詞,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三十年來,他一直隻做麵條。

“房地產的有很多來找我的,我都沒去做。房地產是很掙錢,但是那個錢我掙不著。說實在的,我沒那個能力。房地產是個關係網,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產做下來,把各部門的關係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強項。要我去給別人送個禮,做個什麼事,我做不來。”陳克明笑著說,“也不願做”。

“我認為隻有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才是自己的,別人賺的錢都不應該是自己得的。”這是陳克明很信奉的一句話。

盡管在外人看來,克明麵業作為家族企業,陳克明在企業經營和投資上也已經很保守。但是在弟弟陳克忠看來,哥哥很激進。

“我弟弟常常潑我冷水,很多事情都是分析得很透徹了才讓我去做。每次他提出一個反對的問題,都對我的反思有很大的促進。我會考慮到防範。”

除了上市這件事,一般情況下,對於陳克明提出的發展規劃,陳克忠都會先潑冷水讓陳克明冷靜一下。

“在擴廠建廠房的時候就潑冷水,擔心建廠了以後消化不了,要折舊,影響利潤。他先比較理性的分析利弊,然後再規劃。”

“現在公司每年的增長額穩步在20%一30%之間,在弟弟的節奏上,我是覺得有點慢了,想去衝。但是弟弟覺得,如果衝得太快,當期的利潤會下降。”

對陳克明來說,弟弟對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他沒有犯錯,雖然意見不統一,但是從來都不爭執,因為出發點都是為了公司好,所以兄弟倆最後都能達到共識。

“有些事,我想做的,他會說慢點再做,比如說我想做軟件,上電子信息化,我說現在立馬上,他說現在還做不來,慢慢做。他會把風險評估得很好,比較穩健,所以沒有犯什麼錯誤。”

行業的下一步:整合

目前,中國麵條企業有約1000家,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企業很多,龍頭很少。

“國內行業的集中度不高,還需要整合。”陳克明有點感歎。

歐洲市場主要是意大利麵,麵條在韓國和日本的行業集中度相對比較高。“在日本,麵粉就三家,韓國應該是兩家。麵條數量多的也就那麼幾家,一做就是幾十年,還是一個小作坊,因為人口不多。日本最好的一家麵條廠,他們的品質很好,灰分很低,他們的毛利率也會高一點。”

灰分是一種麵條裏麵礦物質,灰分低的吃在口裏就細膩,灰分的控製也是一個很有難度的技術,克明麵業正在進行技術攻關。

目前,克明麵業的平均毛利率是20%,陳克明覺得比較滿足,“在充分競爭的現在,已經不錯了,不過我希望競爭力可以更強一些。”

“這個行業是個發展中的行業,原來都是擀麵杖做的,現在都是機械。由於中國的社會還沒有標準化,設備都不成形,沒有達到要求,還有發展空間。”陳克明還在不斷挖掘行業的機會,“還是要不斷加強內功,提高技術”。

而克明麵業掛麵的技術,除了對新設備的改進,很多都是陳克明自己用笨方法不斷摸索出來的,比如他一直堅持的高溫烘幹技術,以及一種新發現的還沒有公布的技術,這個技術已經拿到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陳克明非常自豪。

雖然掌握了麵條行業最先進的技術,但陳克明心裏還是很尊敬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對手在很多方麵都值得我們學習,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審視自身,提高自己。”不過他又話鋒一轉,“當然,我們認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我們自身,企業發展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我們自己。”

現在克明麵業的總體市場占有率不到10%,不過在麵條業內的前十大企業中,市場占有率超過5%的數目也不多。而目前,中國的麵條市場年需求量在400萬噸以上。

“我們現在才24萬噸。要達到目標,路還很長。”陳克明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