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語文教學方法探討(1 / 1)

語文教學方法探討

論文專頁

作者:趙康民

在語文教學中,我時常陷入思考:如何能將一篇課文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地傳授給學生,收到特別好的教學效果?

追本溯源,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串講法”,即是一邊讀課文,一邊講解,遇到生字講字意,遇到詞語講詞意或講如何造句,遇到修辭講修辭……接著,我們采用“目標教學法”,即是在一堂課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後來我們又運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識,讓“快樂”將知識銘刻進記憶裏;再後來又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入情節、境界,去領悟,接受新知識等等。現在推廣用“導學案”教學,讓“導學案”統率,引領課堂教學。總之優秀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它們都有各自的先進性及科學依據,均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如何利用好“導學案”等優秀的教學方法資源,從事語文課的教學呢?從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和認知中,我認為應從這三個方麵入手。

一、多措並舉,讓字、詞教學貫穿始終。

“導學案”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它將字、詞等諸多知識,清楚地從課文中分離出來,學生易於掌握;“目標教學法”“快樂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它們都有各自的先進性,作為施教者,就應該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以“導學案”授課模式為基準,有選擇地靈活機動地穿插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多措並舉,根據學情和語文教學大綱的規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字詞的重要階段。”不容忽視地將字、詞教學貫徹始終。

二、讓激情點燃課堂

作為教師,應該具有深厚的教學素養。在教學中,要充分點燃自己的激情,熱情洋溢,感情充沛,繪聲繪色,不論是教學詞句,還是人物對話,也不論是人物,景物描寫,還是總結段意、中心思想等,都要棄分讓自己的激情點燃課堂,點亮每個學生的心靈,使課堂春意融融,充滿濃厚、熱烈的氣氛,同時,激情綻放可以激發教者與學生觸景生情的靈動的發散思維能力,給力於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就聲情並茂,帶領學生,讓思想插上翅膀,身臨其境般地蕩漾在漓江上,領略漓江水的“靜、清、綠”欣賞桂林的山的“奇、秀、險”……

三、把一篇課文當作一桌美味佳肴從事教學。

古人說:“民以食為天”。學生以獲取知識為己任。把一篇課文比作一桌美味佳肴是比較形象的。在這一桌佳肴中,字,猶如油炸花生米;詞語如熗蓮菜般清爽;修辭如油炸腰果的香酥;句子、段意,猶如青椒炒肉、魚香肉絲、洋蔥拌木耳、蒜苔炒肉、燒肥腸、韭菜炒雞蛋等菜肴誘人肺腑。那麼中心思想就如同一盆豐盛的塘壩魚或一盆油汪閃亮的辣子雞。

在教學中,我們要把一篇課文當作一桌豐盛的美味佳肴,逐一呈現給學生。讓他們以鋒利的牙齒,學會品味咀嚼、粉碎,讓他們以年幼的胃,學會消化、吸收,學會取精去粗,吸納其精髓,以資熏陶他們純潔的品格,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增長做人處事的才幹。

綜上述所述,“文無定法”,教學亦如此,“教無定法”,我們不必刻板地按一條路走路從事教學,而要靈活機動地根據不同的課文,隨機應變地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地教學。隻要是給力於教學效果的科學方法,我們都應該努力去嚐試,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