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笑的是,朝廷殺了人。以一句都染了瘟疫,以防瘟疫擴散,不得已殺之。
梅永惠覺得無論什麼災難過後,都會有瘟疫,且都會擴大。所以,必須走,不走就是等死。即使不被朝廷殺了,也會死於瘟疫。
離開,或許會有一線生機。
義合大陸,大元朝廷,嘉和二十三年,夏,南方吉川,百郡,上河等地遇洪災,瘟疫橫行。逃荒避難,棄生活多年家園不顧,遠走他鄉,隻為活下去。
“永文,永年,你們去看看文易和娘。”梅永惠一邊清點要帶走的東西,一邊吩咐弟弟。
“姐,我去吧,讓二哥幫你看著弟弟妹妹。”說著梅永年轉身跑著離開了。
“嗯,永文,永欣,你們看好弟妹。啊。”梅永惠檢查馬車吩咐著。什麼要放在馬車上,什麼放在馬上,畢竟人太多了。沒什麼問題,又看看馬鞍,都沒什麼事。和弟弟妹妹一起等。
“來,永晴,永安,永惜,永欣。你們先上車吧,娘和二娘就快出來了。”說著梅永惠抱起最小的永晴上車。
“娘,大娘,小舅舅,二哥。”永晴趴著車窗上開心的叫了一聲。梅永惠回頭看了看,沒說什麼。走到馬旁,翻身上馬靜靜的等著。文易看著她,搖頭笑笑。
“姐姐,上車吧。”李玉秀扶著梅夫人走到馬車前,梅夫人回頭靜靜的看著上掛梅宅的大門,眼中盡是留戀。“走吧,姐姐,我們會回來的。”梅夫人聽了默默轉身上了馬車,沒在看一眼。
收起弟弟送來的鑰匙,看著梅夫人上車。什麼也沒說,駕馬趕路。
梅永惠,文易與二娘李玉秀騎馬。梅永文兄弟趕車,你說他們才十歲會趕車,學啊。為了這,專門學了幾天。還有二娘李玉秀呢!
獵戶出身的李玉秀有一身好功夫,尤其箭射的好,獵戶麼,趕車也是會的。你又想,為啥不用她趕車,要用兩個孩子呢?換班嘛,趕車會累的,二娘一班。梅永文,梅永年一班。畢竟帶的東西多了,人也多,要給馬兒減輕重量不是。所以啊,有三匹馬駝人,還有一個駝東西的,因為這一班兩個人趕車。
“永惠,惠兒。你慢點兒。”文易打馬緊走了幾步。
“文易,到後麵去,看好馬車。”梅永惠擺擺手說了一句繼續走。留文易一人在那生悶氣。
說到文易啊,祖上也是大族。武將後人,雖然那是他太爺爺,不過到他這也才四代不是。一杆紅纓槍耍的漂亮,武藝很好,這一次路上就能見證。還有啊,他是梅永惠的舅舅,嫡親舅舅,梅夫人一奶同胞的親弟弟,還是小了一百天的舅舅,正正好好一百天,不多不少一個時辰,一刻都不差。緣分啊,真是奇妙。有時文易也想,怎麼就這麼巧呢?
這一天有很多人離開了,同梅家一樣舉家搬離。也有很多人留下了,沒錢又沒人的居多。也有人不願離去,故土難離,不是誰都能說走就走的。即便離開了,心裏也時常掛念著。
昔日繁華的吉川城,空了。十戶有九戶搬離了,有能力的,都走了。剩下的隻有等死了,因為當今聖上昏庸無能,佞臣當道。普通百姓都知道留下來隻有死,能走的都走了。
說道朝廷無能,你一定想,都是奸臣,沒有清官了?有,他們在周旋,尋找證據。能讓他們萬劫不複的時機。
走了有幾天了,這幾天都是梅永文和梅永年在趕車。梅永惠是這麼說的"兩個人趕車輕鬆一些,空出一匹馬駝行李,可以駝的多一些"。就這樣兩兄弟一連趕了幾天的車。
梅夫人領了幾個孩子在車裏,雙胞胎梅永年梅永文兄弟趕車,二娘李玉秀守在車旁,文易在後,梅永惠在前。頭兩天,遍地是災民,一路同行的災民什麼人都有。都是拖家帶口的,和梅家一樣有些家底的也不在少數,都是大車小輛的,人也多。
看這架勢,梅永惠和文易,李玉秀商量繞道。因為有難民,難免會遇到劫匪。多走一段路,也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