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來都是大豐收,人們歡喜的在田裏收莊稼,越走地裏的人越多。看著這一幕再想一想千裏之外的吉川城,若是沒有這一場洪水比起這裏更能體會豐收的喜悅,可惜。
在路上便聽說吉川城方圓百裏都沒人了。說來也怪,在吉川城方圓百裏之內的村縣都受災了。過來百裏的地方一點事兒都沒有。莊稼草地最明顯,仿佛有什麼給分開了一樣,一邊水綠,一邊枯黃。
這次朝廷沒派人屠殺,也沒派人賑災。由著百姓自生自滅,不聞不問。
這是在路上聽後趕上來的人說的,到底怎麼樣沒人知道,現在也沒人關心。
“二娘,快看,前麵有一個村子。”梅永惠騎馬走在前頭,看見一排房子,有些興奮的問李玉秀。“到了吧,前麵就是吧,二娘。”
“嗯,是那。”李玉秀聽見喊聲催馬緊走幾步與梅永惠並肩,“這麼多年沒回來了,也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一個鄉下村子,也變不到那裏去。嗬嗬。”
“二娘,到了嗎?”
“娘,在哪裏?我也要看。”
“是啊,我也要看。”
“在哪裏?在哪裏?”
四個孩子掀開車簾,擠在一起向外張望。
“好了,回來。等到了…咳咳…地方,就咳。能看了。”梅夫人這兩日身體越發病弱了。
“你們幾個,快回車裏去。”梅永惠聽見母親咳嗽回頭嚴厲的嗬斥幾個弟妹,退後擔憂的詢問“娘,怎麼樣,馬上就到了。”
“沒事,永惠,你放心,娘沒事。”梅夫人回道。
“姐姐,真的沒事嗎?要不要歇一歇啊。”文易也有些不放心。
“沒事,不是快到了嗎?沒事,不用擔心。我不是不咳了嗎,剛剛就是喉嚨有些幹,癢癢的。沒事。”梅夫人知道是自己剛剛咳嗽的,讓女兒和弟弟擔心了。
“娘,不舒服要說出來。”梅永文一邊駕車一邊叮囑。
“娘,一定要說,不要忍著。”梅永年同哥哥一樣叮囑著。
“好了,好了。娘不舒服會說的,你們放心吧。”梅夫人看著眼前四個小的用擔心的目光看著自己,又聽外麵兒女和弟弟關心的囑咐,很感動。心裏告訴自己一定要好起來。
“永惠啊,快來。”在前麵和老鄉搭上話的李玉秀回頭叫了梅永惠一聲。“這是我從前在梨山屯的鄰居,宋雲,永惠,叫宋二伯。”
“宋二伯。”梅永惠聽話且笑容甜美的叫了一聲宋二伯。
“妹子,這是你閨女,這麼大了都。”宋雲有些意外,心想著玉秀妹子走時不過十五六歲,走了不過八九年,怎麼就有了一個這麼大的女兒呢?有十幾歲了吧。“不能啊。”宋玉這麼想在脫口說了出來。
離村子進了,幾人下馬與宋玉邊聊邊走,了解一下村裏的人和事。
是不是想問李玉秀不是本村的嗎?幹嘛還要問別人啊。當然了,李玉秀離開了有九年了。你知道這九年裏誰家死了老人,誰家去了新媳婦,誰家添了幾個娃,誰家女兒嫁了。
又想說,這些都不是問題,久了就知道了。了解一下知道知道總是好的,七大姑八大姨,東家媳婦,西家大嫂。女人聚在一起,你懂得。
趕路半個多月的路,梅夫人身體每況愈下,越發虛弱了。最小的幾個孩子,也都懂事的,不鬧了。不過今天不一樣,走了那麼久,終於到了。孩子們表示很興奮。
晌午了,越往村裏走,人越多。到飯點兒了,農忙的村民們都回家吃飯了。不少人看一眼,打個招呼就走,就算想問的,也隻是隨便打聽一句兩句的就離開了,畢竟好奇隻是好奇,不能耽誤正事。況且宋二說了,是回鄉定居的,想知道的,也不差這一兩天。不得不說,女人的八卦因子很強,秋收那麼累,也不忘事後打聽新住戶。
“快了,妹子,這是村長家。”宋二指著前麵一家嶄新的瓦房說道。
“村長家蓋了新房啊,看著真是氣派。”李玉秀看著村長家一笑。
“是啊,說是村長家的四小子在外麵發財了,本來是想接村長兩口子一起去享福,沒去。就給蓋了房子。”說著像是想起了什麼回頭看了一眼李玉秀“妹子是在外麵嫁了人嗎?”宋二小心的問了一句。
“是啊,孩子都幾歲了。在後麵馬車裏呢。”李玉秀看了一眼馬車笑的一臉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