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的心智逐漸成熟,她知道自己的缺點,她有羞恥心。自己的缺點,家人知道沒有什麼。但讓外人知道,她就會覺得很沒麵子,產生羞辱感,自慚形穢。所以,父母在與外人交談時,談到自己的孩子時,絕不要揭短。因為父母無意間向外人講自己女兒的缺點,無異於向第三者說她並非是一個好孩子,極端不利於對女孩的教育和女孩的健康成長。
一天,李東的兩位朋友來家做客。女兒小霞熱情好客,叔叔阿姨叫得親熱,又幫媽媽張羅飲料水果,客人不住地誇獎她懂事。李東雖然心中暗自得意,卻又故作謙虛地說:“別看她這會兒表現挺好,其實可任性了。有時候,我和她媽說的話,她都當成耳旁風。這不,她媽前天就讓她把換下來的校服洗了,到現在她也沒洗,校服還在床底下放著……”李東說得津津有味,小霞的臉卻漸漸“晴轉多雲”,誰也不搭理了。
她走到電視機前去摁開關,調了一個台,又換一個台,顯然是在賭氣。李東大吼了一聲:“把電視關了,沒看見我們在聊天嗎?怎麼這麼不懂事!”小霞關了電視機,背朝著客人,走到李東跟前。她一聲不吭使勁地拽李東,拚命把頭朝他身後鑽。媽媽忙走過去,拉過小霞一看,隻見她滿臉漲紅、淚水漣漣。媽媽趕緊找了個借口,把小霞帶到房間裏。直到確認沒有客人在場時,小霞才放聲大哭起來。本來高高興興歡迎客人、表現也很不錯的小霞,卻被爸爸的“謙虛”極大地傷害了。
其實,青春期女孩的麵子比大人的麵子更重要。尊重女孩、保護她的麵子,這對她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這有益於女孩產生和形成一種自重、自愛、自尊心理,並要求受到別人尊重。具有這種情感的女孩,在人際關係上,她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在人格上,她也會自信心高,責任感強,有進取精神。因此,為了女孩的健康成長,父母不要輕易揭她的短。
別輕易給女孩戴上“笨小孩”的帽子
青春期女孩的自我評價能力不高,父母的評語會起到暗示作用,她會過父母的評價和反映來評估自己。家長每天對女孩說一遍:“我相信你能行。”就會成就一個孩子;每天說一遍:“你真笨,你不行。”就會毀掉一個孩子。父母不要以為對自己的孩子隨便怎麼說話都行,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尤其需要注意表達方式。否則,良好的願望在孩子心裏就會變成失望,甚至是絕望。
某家庭教育研究機構評選了“孩子最喜歡”和“孩子最反感”的10句家庭教育用語。結果顯示,孩子最喜歡的家教用語主要以鼓勵、讚美、疼愛的話語為主,包括“孩子,我愛你”,“我們相信你能行”,“你太棒了”,“別難過,下次再努力,你一定會做得更好”,“謝謝你,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孩子,對不起,這件事我錯怪你了”等。
10句孩子最不喜歡的家庭教育用語主要包括“你真笨”、“你簡直是個廢物”、“你這輩子算沒出息了”等帶有責怪、侮辱的語言。
青春期女孩沒有成年,她在這個年齡注定在很多方麵沒有父母想像的那麼“聰明”。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在女孩身上運用“你真笨”這句話,它是非常傷害感情的一句話,女孩可能因此走進“我是笨小孩”的誤區。
周穎長得眉清目秀,但她的學習成績較差,而且經常不交作業。老師問她,她就拿話來搪塞,“我的作業落在家裏了”,“我有一道題不會做,作業沒做完,所以就沒交”等。
有一次,老師和她談心,問她:“周穎,最近你的作業好幾次沒交了,能和老師說說心裏話,到底是為什麼嗎?”沒想到,她很直率地說:“老師,我不會做!”“誰都不是天生就會的,你可以向老師、家長、同學請教呀!”“不用學了,反正我這個人很笨。”
聽到周穎說這樣的話,老師很意外。因為他從教近10多年,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孩子,但從沒有見過像她那樣直麵承認自己笨。而且,她的心靈似乎已經麻木了,在說“我很笨”時,就像說“我很渴”一樣,很輕易就從嘴巴裏溜出來了。
老師說:“周穎,你不笨……”“老師,你不用安慰我,我的確很笨!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經常這麼說我。”
原來,周穎的成績一直落後,當家長的恨鐵不成鋼,就在她的麵前說了一些過頭的話。但他們沒有想到,這給周穎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當女孩因“笨拙”受傷時,父母千萬不要再雪上加霜去責備她,因為這是女孩在成長中必然經曆的。父母尤其不要對女孩說:“你真笨!”因為女孩一旦被貼上了“笨”的標簽,即使她長大了,過門檻時也會跌倒。這是因為父母的惡性暗示已經給女孩造成了永久性的負麵影響。
身為人母的黃玲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情。小時候,每當她做了錯事,比如:打碎碗、杯子;不小心刮破衣服;弄丟了零花錢等。母親都會瞪著眼睛,非常生氣地對她吼幾聲:“你怎麼這麼笨!”長此以往,她真的認為自己“笨”,否則怎麼總是出錯?
初一下學期,父親出差在外,母親給她請了一個多月的長假,帶著她回東北老家探親,落下的功課從此再也沒有補上,特別是數學的基礎部分。父親為此很不滿地批評過母親,也為她請過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補習,可是沒有任何的結果。黃玲說,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她不是學不會,而是自己放棄了努力,因為“笨”為個概念已經在她的腦海裏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