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透過談話來教學
當我們表現出有興趣的樣子(即要求對方再多談談他所提起的話題)時,這即是在鼓勵這個人加強內容,多加敘述以求語意更完整。在良好的溝通狀況下,當其中一人引用新的詞彙、表達新概念或要求澄清、敘述或解釋時,我們可以看到彼此訊息的交換情況,以及不經意的語言學習。談話的重點是在分享興趣,而不是言語本身。新的語言即是因為可增加興趣所以才會去學習。很少有語言隻是因為單純的學習或背新字彙而學得,學一些對我們較有用的新字比呆坐一旁背誦單字句子更簡單、有趣而有效。
以兒童而言,他們學新字與進行會話的過程也是剛開始時,必須由大人帶動大部分的談話。大人需要逐步引導兒童使用更精進、具體及表達性的語言,使他能學會整個談話過程。其中一種方式即是對小孩所引發的話題表現出有興趣的樣子,而且在答應孩子請求的同時,也要求兒童以一種特殊的言語來表達,例如要求他換一個新字或以另一種較好的方式表達。
所謂隨機教學法,就是當兒童提起他有興趣的話題時,大人不但要有所反應,表現得很有興趣,而且還要求語言的精進。也就是大人趁兒童對交談感到興趣而且會很有反應的時候,隨機教學。這也就使隨機教學法成為極有效的教學技巧。
(4)隨機教學法的長遠效果
子女到了青年時期仍會告訴父母他們的疑難雜症,這種父母通常是從小就讓子女知道他們對子女所談的話題都極感興趣。每當子女提及在學校或鄰居間的所做所為時,他們的父母不但傾聽而且會要求子女再多說一點。父母在言談之間所引發的問題,可以協助子女衡量自己及他人的行為是否合宜,而且可以激勵他們再去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嚐試。即使必須糾正或批評子女的不當言行,或者必須直接告訴子女應該怎麼做,在隨機教學法的原則之下,父母可以選擇其他適當時機,不宜在當時提出。
如果大人對兒童所說的有興趣的話,兒童會連續不斷的引發各種的話題。隻要大人能盡量對兒童談及有反應而且願談下去,不管這段時間的長短,大人都可以把握許多機會讓兒童學習。兒童最有效的學習時機即是當他們對所談的話題有興趣時,在這情況下,大人可以告訴他們一些知識重新指引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向或行為表現,也可以了解兒童的理解力、興趣、想法與行為。
□你是否曾經用隨機教學法來教過任何小孩??你是如何教的?
2隨機教學法示例
學校中的隨機教學法
聖凱拿著他的數學加法練習第三題去找白老師,問道:“這樣做對嗎?”白老師並不直接告訴聖凱:“你答錯了。”或者告訴他正確答案;這時她指著另一題問道:“7加6是多少?”聖凱答:“我想是11吧!”白老師接著說:“你記不記得如果你沒有把握的話,都是怎麼驗算的呢?”聖凱在紙上先畫上七條線再畫上六條線,數一數說:“噢,是13才對。”老師答:“對了,就是13。”聖凱接著說:“那這題答案應該是54而不是52。”白老師說:“又答對了,太棒了,像11變成13,52變成54,你每次都多加了2,你看,現在真的像在做數學了呢!”
對幼兒的隨機教學法
當巴太太打開抽屜要拿一件長褲給小咪穿時,小咪抓著一件外套說:“要這個。”巴太太牽著小咪的手放到這件外套上說:“外套。”小咪答:“外套。”巴太太答:“對了,這就是外套。”而且讓小咪從抽屜拿出來。小咪把外套拿出來後放到床上的襯衫旁邊,她轉身告訴媽媽:“一樣!”巴太太回答:“對啦!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是什麼色呢?”小咪答:“紅色。”巴太太答:“是藍色的。”接著她把襯衫和外套一起放到小咪的手裏說:“說——藍色。”小咪答:“藍色。”巴太太說:“答對了,藍色,藍色的外套,藍色的襯衫,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我們來穿吧。”
隨機教學法就是等到對方提起一個話題時,不但有反應,而且還能讓他用更多的語言使語句更完整,使語言更精進。
接下來是更詳細的敘述隨機教學法的各個步驟,然後是使用隨機教學法的時機、方式與內容。
3隨機教學法的步驟
隨機教學法應運用於何種情境,其重要性與隨機教學互衝中應怎麼做是一樣的。因此這裏所提到的步驟有許多是牽涉到隨機教學法應在何時、何地進行。以下所列,前麵是各步驟的定義,而且編上號碼。後麵則是各種步驟在不同情境下的例子,每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是一種情境。所有的(a)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隨機教學互動的情境。所有的(b)、(c)、(d)、(e)合起來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