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場所
這場所內是一些有吸引力且很合適的物品或活動,一些可讓人們談論的事物。
例子(a)家裏的客廳。
(b)幼稚園遊戲間。
(c)科學展覽室。
(d)公立遊泳池。
(e)家裏的房間。
(2)老師這位大人的注意力與讚許對小孩而言很重要,而這小孩正需要幫助,想要一些例子(a)母親。
(b)幼兒圓老師。
(c)老師。
(d)救生員。
(e)父親。
(3)動作。
大人等著小孩先說話,大人可能正在小孩身邊或附近在忙著。
例子
(a)母親在看信。
(b)老師在看著小朋友玩。
(c)老師在講桌改作業。
(d)救生員在看大家練習。
(e)父親在看電視。
(4)展開行動
當小孩開始說話時,大人微笑的注視著小孩,而且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的話題,例句中的黑體字即是主題。
這小孩說:
(a)做這個。
(b)我可以玩坦克車玩具嗎?
(c)這是什麼?
(d)我不喜歡那個人。
(e)我要趕上那組人。我可以拿車鑰匙嗎?
(5)澄清
大人如果不太清楚小孩的主題,可以問。
大人說:
(a)你的鞋子嗎?
(b)坦克車玩具嗎?
(c)你是指什麼?
(d)你是說小華嗎?
(e)是旅行車的嗎?
(6)要求精進
大人要求言語再有所補充或修正。
大人語:
(a)你要媽媽做什麼呢?
(b)坦克玩具暖和(c)這是用來做布的,那是哪一種布呢?
(d)小華做了什麼事讓你不喜歡他?
(e)關於旅行車,你需要記住什麼?
(7)提示
若小孩沒有回答,或說:“我不知道。”或是答錯了,大人給一些提示。
大人說:
(a)你的鞋子,要我勹……?
(b)它們的原料跟書架是一樣的,是從櫃上取下來的。
(c)那兩個字已經刻在牌子上了——棉花。
(d)我剛剛看到他一直用水在潑別人。
(e)記不記得上一次你把零件丟得滿屋子時,你是怎麼同意的?
(8)示範
如果小孩還是沒回答,或仍說:“我不知道。”或仍答錯,大人將答案告訴小孩。可能的話,叫小孩再重複一次。
大人說:
(a)綁(勹尢),說:“綁鞋帶。”
(b)木頭!會不會說:“木頭?”
(c)棉花,那個牌子是怎麼寫的?
(d)你可以試著告訴他:“我不喜歡被水潑到。”
(e)旅行車是空著回來的,這時你要怎麼做?
(9)肯定
當小孩所說的是大人所想的,大人要予以肯定,這樣小孩才知道他答對,會模仿剛剛所學到的語言,接著大人要回答小孩最初所要求的:“協助(綁好鞋帶);允許(玩坦克車玩具);知識(關於一株奇怪的植物);交談(關於一個問題);或是一樣東西(車輪匙)。
大人說:
(a)對了,綁,我綁好你的鞋帶了。
(b)對了,木頭,坦克車玩具就是用木頭做的,就像書架一樣。
(c)棉花答對了,這塊布是棉布,這植物是在織成棉布之前的樣子。
(d)對的,而且如果你用剛剛那語氣告訴他,他也會知道你是說真的。
(e)太好了,拿走所有的齒輪,而且把剩下的東西都放到垃圾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