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經
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都要和周圍的人發生聯係,每一個人也都不是萬能的,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時,一定要學會向朋友,向周圍的人求助。很多時候,向人求助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可以少受很多損失。當人生遭遇困難的時候,要相信,解決問題的方法有100種,向他人求助就是其中一種。幫孩子打點好一切,不如教他學會在某些時刻怎樣主動向別人求助。
現代社會分工很細,任何人都不能“包打天下”,要成功地辦成一件事,離開他人的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實現。向他人求助就是合作的一種方式,教孩子向人求助,可以先從向別人借東西開始。
有一天,楊菲佳老師請班裏的小朋友幫她到財物室借一塊橡皮,許多小朋友把小手舉得很高,家家一邊舉手一邊說:“老師,我去借吧”!聽完家家的話,楊菲佳就特地請家家去借。過了一會,家家把一塊橡皮借來了,楊菲佳高興稱讚他一聲:“謝謝你。”家家也十分爽快地說:“不用謝。”以後,楊菲佳總是有意識地讓一些膽小的、能力較弱的孩子幫自己到另外班上借東西,並要求誰借了東西要負責歸還,這樣做的目的是提供他們與人交往的機會,另一方麵也培養了孩子借有還的良好習慣。
在生活中,對於有些心懷歹意的人,我們不可不防。有一個女孩機智地應對了一次危險遭遇。
那天下午,這名9歲的小女孩放學後,正獨自回家,半路上忽被一中年婦女攔住,並聲稱是其母的好友。“你媽正忙著,讓我來接你去玩,汽車就在前麵停著。”她一邊說,一邊還急著想把小女孩抱起。小女孩疑惑地退後,突然機敏地甩出一句:“你認識我媽,那她叫什麼名字?”婦女一時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小女孩見狀立即轉身向不遠處的同學呼救,並跑了過去。那婦女馬上慌慌張張地逃遁了。
實踐證明,使孩子免受非法侵害,免受突如其來災禍的傷害,經常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訓練和教育,讓他們學會麵臨危險時的脫逃和應對技能,對於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熟悉自我情況,了解必備事項
家長應讓孩子牢記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學校的地址及電話、郵政編碼;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電話的打法;知道轄區內或學校附近的派出所(報警點)位置等。在孩子有可能獨處、獨行之前,更應教會他們熟記以上這些事項。家長可在家中顯眼處貼上寫有基本情況和事項的大紙片,以便獨處的孩子在遇上危險時及時獲得幫助。
2.教孩子學會正確應對陌生人
首先,學校和家長應教育孩子盡量與熟悉的同伴們在一起。凡獨行時路遇陌生人搭話,必須保持必要的鎮靜和警覺。從多起孩子被拐案件中分析得知,犯罪分子往往從膽小、慌亂不安者下手。其次要有意識地把尊敬他人與加強自我保護區分開來。在通常的教育中,孩子往往被要求服從和尊敬長者。因此,那些以“關心孩子”、“代為接送”、“讓我進來做客”為幌子行騙的不法分子,往往容易在“乖孩子”手上得逞。針對這一情況,在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和禮儀教育的同時,應教孩子學會明辨真偽,保持警覺,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家長可常以故事、遊戲等形式,告訴孩子目前的治安現狀以及犯罪分子慣用伎倆,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學會區別對待。此外,家長在不得不讓孩子獨處家中時,應仔細叮囑孩子:若陌生人敲門,不可隨意開門,最好的辦法是隔著大門告訴對方,父母正在休息,請他以後再來。另外,家長不應讓孩子佩戴貴重的首飾、手表等,以免遭遇搶劫;並教導他在萬一遇劫時,不要與對方爭辯搏鬥,而應在脫離危險後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