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經
孩子拆玩具主要是由於好奇心所驅使,父母應關心、支持孩子的這種好奇心,鼓勵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父母應給孩子買一些能夠拆裝的玩具,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關於玩具原理的問題。對孩子拆卸玩具的行為不問緣由地批評、製止,甚至以不給買玩具來懲罰,隻會冷卻孩子的好奇心,撲滅孩子的求知欲。
曾經有過一個調查,問卷中一個問題說,如果發現孩子在“拆裝鬧鍾”,家長會有什麼反應?調查顯示,40%家長會對孩子“訓斥”和“警告”;48%的家長以“不耐煩”、“不屑於回答”和“敷衍”的方式對待;隻有不足12%的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讚許,並陪孩子一起做。教育專家認為,最後一種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小機器人的零件散落在客廳裏,桌上的電話機被拔掉了線,台燈罩也掉到了地上……不用說,這是孩子幹的事。剛給孩子買了個電動小汽車,可沒兩天卻發現已經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來穿著漂亮的裙子,寶寶卻把她的裙子給脫了,胳膊也扭了。甚至你會看見孩子把鏡子打破了,卻努力地用膠水粘,想“破鏡重圓”……
麵對孩子的這種“破壞”你會怎樣呢?生氣、嗬斥孩子再也不許拆東西,還是幫孩子一起完成他的“傑作”?教育專家提醒家長,千萬不要粗暴地幹涉孩子的探索欲。
孩子這樣的破壞其實是值得鼓勵的。孩子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拆開,是孩子學習探索的一種表現,他們不是故意去破壞一個東西,而是因為他對這個東西感興趣,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歡把玩具拆開,去看車子裏麵到底是什麼,車子為什麼會動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歡的事物裏麵,並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尋找答案。
對於孩子這樣的破壞,家長首先要對孩子有寬容的心態,因為破壞的過程就是個學習的過程。不要嚴厲地批評孩子,也千萬不要說“不許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給你買了”等這樣警告和威脅的話,因為家長這樣的批評和威脅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長應該盡可能地鼓勵並且參與進來。因為孩子破壞的過程,是一個手、眼都在活動的過程,能夠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鼓勵孩子適當地破壞,就是在鼓勵孩子的創造力,以及對更多事物的探索興趣。所以,當家長看見孩子把機器人拆了,應該蹲下來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機器人裏麵是什麼啊,怎麼會動的啦?”……引導、幫助他們一起尋找結果,然後再跟孩子一起把拆開的玩具恢複原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破壞”—探究—重建中獲得心理的滿足。
家長在鼓勵孩子破壞的行為之餘,還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引導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提些問題讓他們去猜、去想,比如,鬧鍾滴滴答答地走,家長可以問,鬧鍾為什麼會響,為什麼會走呢?皮球為什麼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氣放了,還能跳那麼高嗎?要在問題提出後,主動帶領孩子從破壞中尋找答案。
如果孩子有破壞行為,家長應把家裏不安全的東西收藏好,給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買些耐摔的玩具,讓他好好研究研究。這時,家長也應引導孩子建立什麼東西可以碰,什麼東西不可以碰的概念。比如他可以玩一個小皮球、擺弄一個大水桶,但他不可以把筆記本電腦當玩具,不然會有大麻煩。同時,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組合式的玩具,鼓勵他嚐試組合不同的造型。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孩子手裏的東西要少棱角且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