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為孩子獨立性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處理得不圓滿也沒關係。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不好,習慣於包辦代替,習慣於指手畫腳,總以擔憂的目光注視和提醒孩子,或者幹脆替孩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態度和做法,有意無意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他們獨立性的發展。
7.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
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願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摘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麵。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生糾紛時,還要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矛盾。
8.讓孩子自己決策
自己決策是獨立性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斷。玩具放在什麼地方?遊戲應該怎樣布置?和誰玩?玩什麼?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做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決斷,但不要幹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自立小故事
做人的尊嚴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年輕人天生左手殘疾,而他的國家當時正好處在戰亂之中。為了謀生,年輕人便來到了相鄰的矮人國,想找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
“啊,可憐的人!快進來吧,我將給你一個熱乎乎的烙餅充饑。”當年輕人經過一個小矮人開的烙餅店時,店主上前對他說。
“謝謝你,好心的店主。但在吃你的那個烙餅之前,請允許我先幫你做一件事,否則,我就不會接受你的烙餅。”年輕人認真地說。
“真是神經病!你一隻手能幹什麼活?我好心送你一個烙餅,你還死要麵子。”店主說完,鄙夷地關上了店門。
一位挑柴火的老者見了,說:“小夥子,我看你有一隻健全的手,還能幹活,請你幫我把這擔柴火挑到我家,我將給你一個烙餅,作為你付出勞動的報酬。”年輕人高興地答應了。
一個過路的人見了,不解地問年輕人:“現成的烙餅你不吃,卻偏偏要通過勞動來換取一個烙餅,值嗎?”
“當然值!因為這個烙餅是我通過勞動換來的,我才吃得下去。我雖然貧窮,但沒有丟掉做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