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讓孩子與人合作做事(1 / 2)

教子心經

與人合作的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目前由於孩子中獨生子女數量大大增加,任性、脾氣大、與人合作能力差成為很多孩子的弱點。合作是現代人的一項基本素質與品格,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人真誠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所以,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是父母刻不容緩的工作。

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際交往,而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結成的互助互利的雙贏關係。一般來說,有交往與合作習慣的人,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外向的人。外向的人往往能夠自覺地與人交流,做事的時候也喜歡詢問他人,獲得他人的幫助。但是,外向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這種性格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那麼,怎樣來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呢?

1.讓孩子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必須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隻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的。父母可以利用這種機會讓孩子體驗一下個人無法完成的挫折感,從而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2.讓孩子體驗合作的樂趣

成功的合作可以讓孩子產生良好的體驗,這種體驗能夠帶給孩子無窮的樂趣,進而促進孩子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行為。

3.讓孩子與同伴交往

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與同伴在一起,他們可以一起交談,一起分享玩具,一起做遊戲,一起出去玩耍,一起做作業。父母要知道,孩子們應當有他們自己的生活,這種生活是成人社會無法取代的。如果孩子不喜歡與別的孩子交往,父母就更要有意識地鼓勵他(她)與同伴接觸、交往。如果父母和老師因為怕孩子學壞,而過多地幹涉,甚至禁止他們的交往,那就無異於因噎廢食,因為這種交往是孩子獲得合作的能力與情感體驗的最基本的條件,它有利於養成合群性,消除孩子執拗或孤僻的傾向。

4.讓孩子與同伴共同承擔一定的任務

想要提高孩子的交往水平,可以讓孩子與同伴分擔一些任務,並通過力所能及的活動努力完成它。有時,對於一些複雜的任務,可以進行必要的分工,但必須保證他們活動的相互牽製性,以便他們通過必要的主動交往與協調達到總體任務的完成。否則,合作就會變成單幹,不利於培養合作精神。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交給了他們任務,就要鼓勵他們獨立完成,即使遇到困難或者發生爭執,隻能提供谘詢,而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們完成任務。

5.鼓勵孩子獨立解決與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和問題

這樣做是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所必需的。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學不會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就永遠學不會合作。而且善於解決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標誌。因此,孩子交往時遇到矛盾與問題時,不要回避,也不要代為解決,而要鼓勵孩子獨立解決,最多也隻能提些建議。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在交往中矛盾的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讓孩子迎著矛盾去主動交涉,而不是閉門思過,也不是回避或拖延。有的孩子隻喜歡和一種同伴交往,而不肯和其他同伴交往,這種過於挑剔的交往傾向實際上就是回避交往的困難與矛盾。對於這種孩子更應有意識地引導、鼓勵,設法使其體驗到交往中解決矛盾的成功與滿足感,從而樂於學會和各種人交往。

6.讓孩子知道競爭和合作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一般在家裏不會有人跟他爭什麼東西,父母也通常不會對他的言論提出什麼不同的意見。但是在家裏以外的地方,比如學校,就出現了競爭者和反對者。這樣,孩子就認為反對他以及和他競爭的同學是不會成為合作對象的。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端正他的競爭心理。競爭目的主要在於實現目標,而不在於反對其他競爭的同學。父母要教孩子把其他同學作為學習上的競爭對手,生活上的合作夥伴,千萬不可一味地把他人當成競爭對手和敵人,不顧一切地對立他人。這種思想是不健康的。同時,父母要教給孩子與人合作的技能,教育孩子考慮集體的利益,學會在關鍵時刻要約束個人的行為,犧牲個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缺乏這種意識或者精神,與人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