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第1項,孩子有權抗議和拒絕媽媽打擾;違反第2項,媽媽一周內不許逛街,不許看電視。
他們還約定了合同有效期為本學期,並將合同一式兩份,李慧和兒子在上麵鄭重簽了名。李慧對朋友說:“為了讓兒子遵守合同,我從自己做起,隻有這樣我才能理直氣壯地要求兒子。因此,我把合同張貼在客廳的牆壁上,每日對各自的行為進行提醒和監督。”
讓李慧感到分外驚喜的是,自從有了這份親子教育合同,原來做作業每天晚上總要磨蹭到晚上10點的兒子,總是早早地完成作業,不跑神也不拖拉,然後就去看看自己愛看的書,或到小區裏玩自己喜歡的足球。
“合同上的條款是經過雙方協商確定的,是雙方應該做也能夠做到的。”李慧說,“得到了親子雙方的認可與承諾,大人孩子平等地對待,公平合理。大人首先認真地履行了合同,孩子也就不敢怠慢。”自從那個學期之後,李慧每個學期都要跟兒子簽這樣的教育合同,各人恪守自己的合同條款,自我對照,自我檢查,自我約束,做著自己該做的事。現在彼此都很開心,李慧不用天天盯著兒子寫作業,兒子也不用天天聽李慧嘮叨了。
延伸閱讀
幫助孩子改掉做作業慢的習慣
孩子做作業時,做家長的要以身作則,最好別上網打遊戲,也別看電視。孩子寫作業時,你也不妨拿個本子寫寫,給孩子起個表率作用,孩子的模仿意識很強,你那樣做了,他們自然也就有樣學樣。
事實上,孩子通常在寫自己的名字、做少量題目時,速度並不慢。那麼為什麼在家做作業愛磨磨蹭蹭?他們又為什麼在寫作業時增加了很多的附加動作,比如東張西望、摸這碰那?原因是現在的父母由於自身壓力大,總想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讓孩子來實現,因此,他們一旦發現孩子有問題,哪怕是小問題也極力放大;寫作業哪怕有一點瑕疵,他們都要改來改去。這樣要求孩子的最終結果,孩子不是對學習拖遝就是放棄。
針對做作業愛磨蹭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呢?
1.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家長要準確地告訴孩子在某個時間段該幹什麼,這樣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另外,家長要改善評價角度,少說慢。動作慢的評價會使孩子忽略時間的利用,長期被說成慢,孩子會認為自己每次的學習時間都很漫長。家長應該激勵孩子:“你可以快起來,隻要在學習的時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
2.讓孩子認識到快的值得
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一個錯覺——早完成作業後還要再增加新的作業,比如增加練琴、畫畫等時間或者額外增加作業,反正不能閑,不能玩。這樣容易讓孩子會覺得: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快任務越多。建議家長,孩子盡快完成作業後,應允許他們看電視或玩,讓孩子覺得快有所值。
3.讓孩子增強體育鍛煉
孩子做作業慢,除了覺得做作業枯燥、不會做、不愛做等原因外,還可能跟孩子的手肌肉不發達有關,這就是常說的患了統覺失合症。有的孩子完成作業拖遝,就是在於他們手部的力量缺乏,精細動作訓練不夠,因此無法提高寫字的速度,久而久之,他們就產生了放棄心理。建議家長,不要光看孩子寫作業拖遝,而應該通過增加體育鍛煉的機會,讓孩子身體健壯起來。有些患有統覺失合症的孩子,還需要參加專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