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經
很多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拿來用或玩,並沒有想到他們沒有被允許這樣做。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尊重他人的財產。讓孩子仔細檢查一下他的物品,看看都有哪些是從別人那裏借來的,這些借來的物品是否應該到期歸還了。如果還沒有到期,問孩子是否願意在合適的時間內歸還。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引起人與人之間敵對情緒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對屬於他人的物品表現出適當的尊重,這一點可以在有多個子女的家長那裏得到證實。弟弟借了姐姐的書簽卻沒有歸還,姐姐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擅自進入弟弟的房間。過不多久,弟弟和姐姐就會發生一場戰爭。為了避免爭論,家長不妨給借東西的孩子定一些規矩,可以參考下麵幾條:
1.在沒有獲得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借用他人物品
即使借一件很不起眼的東西,比如一支圓珠筆,也要征得他人的同意。這是因為對方很看重自己的文具用品,而自己也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2.在合適的時間內歸還他人物品
所謂“合適”並不是固定的,圖書館要求2—4周之內歸還借出的圖書,而音像店卻要求在2—5天之內歸還借出的音像製品。孩子在借東西時,應事先向對方問明自己應該在什麼時候歸還才對,並且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歸還。
3.讓借給你物品的人把物品拿給你
例如,姐姐也許並不介意妹妹借用自己的指甲油,但是如果妹妹徑直從化妝盒裏拿走指甲油,姐姐很可能就會不高興。
4.再次借用物品時也要首先征得借方的同意
例如,妹妹僅僅借用過一次哥哥的CD,並不意味著她可以隨時再次借用。
5.把借用品用光或弄壞後要賠償,或者用相似的物品來代替
如果你的孩子把借來的錄音機的電池用光了,他應該換上新電池。如果他偷吃了姐姐的糖果,就要用自己的糖果來彌補。如果他借了別人的錢去看電影,那麼他應該把錢還給那人,或者請那人看電影。
如果一個孩子被發現未經允許就“借東西”,那麼就要付給對方事先已經說好的“租借費用”。如果這件東西被損壞或是弄丟了,那麼這個孩子必須用其他等價的物品來賠償這件東西,或者用他的零用錢來賠償給對方。東西被拿走的孩子,可以從拿東西的孩子那裏選擇一樣東西用上一天。孩子的“心愛之物”或特別物品除外。當孩子主動提出借東西的請求時,記得表揚孩子。
當孩子不小心把別人的物品弄壞了,該怎麼辦?
問問孩子是否曾經在朋友家弄壞某件東西後把它藏了起來,很可能孩子就會流露出會心的微笑。類似的事情幾乎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在弄壞或打碎某件東西時,或在遊戲時無意弄傷某人,孩子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矢口否認、極力掩蓋或者撒腿就跑。很多此類事故其實並不嚴重,告訴孩子,遇到類似情況時,最好的態度是立刻上前承認。如果孩子是在夥伴家中做客,可以先告訴自己的夥伴,然後兩人一起告訴夥伴的家長。告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道歉是非常必要的,誠懇地道歉可以減輕做錯事所帶來的負麵效果。有些成人習慣道歉過度,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過分道歉超出了平息對方情緒的需要,似乎刻意地吸引對方注意自己,容易給對方造成壞印象。簡單道歉並幫助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你也許會問,孩子有義務賠償損壞的物品嗎?答案是,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進行賠償。
教子小故事
讓孩子知道“有借有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