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讓孩子支配自己的時間(2 / 2)

2.學習時間和玩樂時間要分開

有的父母總是埋怨孩子寫作業太磨蹭,邊寫邊玩,卻不知道這些壞習慣可能正是自己給孩子養成的。因為父母經常無限地給孩子加壓,使孩子沒有玩的時間,複習了這科又複習那科,都複習完了以後還要做些高難的題目,這樣做不僅使孩子對所學的科目厭煩,而且容易使孩子養成磨蹭的壞習慣。孩子沒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隻好采取迂回的辦法,以爭取可玩的時間。

3.不能讓自由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

自由是需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自由,每一個孩子也需要自由,沒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發展。但是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自由是要受到一些製約的。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危險的,規則是要遵守的。給孩子自由,但不能夠讓孩子隨意地滑向任何一個方向,一定要給他立下警示標,此路不通,這個辦法不行,必須要怎麼樣。因為任何自由都應該和責任相對應,責任和權利是統一的,有自由就有義務,有義務就會有自由。

延伸閱讀

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合理安排時間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產生在業餘時間。從這位大科學家的話裏,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重視、珍惜時間,同時他也是運用時間的能手。那麼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呢?

1.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習慣

“時間老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給勤奮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給懶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悵。勤奮的人、聰明的人、有誌的人把時間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這是因為他們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失落無處尋”的道理。珍惜時間的人必將為時間所珍惜,拋棄時間的人必將為時間所拋棄。我們現在經常看到車站上有人看書,出差時,書也隨同出差;會場開會前有人看書,這就是珍惜時間的表現。

教育孩子珍惜時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必須從小對孩子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使孩子熱愛生命,理解時間,講求效率,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2.指導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家長可以指導孩子科學地分配和利用時間。

“整塊時間”內,集中精力,專心致誌地上課、作業。

“零碎時間”也不能浪費,可解決一些零散問題。如利用午飯後的那一段時間整理書包、抽屜,背幾個英語單詞等。

學科之間可交叉學習,以防腦疲勞。腦子疲勞時,或閱讀課外書,或寫日記,或遠眺景色,或靜靜地伏案等,來調節一下。

告訴孩子,對硬任務可采取“倒計時”的方式激勵自己。例如,在一個月內必須完成的事情,算算還有多少天,自己就要規定每一天要及時補上。如果不能按時完成,錯過了機會,就會前功盡棄,十分可惜。

學會統計時間。將自己每天的時間進行統計,明白自己每天在做些什麼。有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就對自己實行了一種“時間統計法”。每天自己做了些什麼,時間是否用得得當,他都有詳細記載,56年如一日,他一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可以創造奇跡。道理雖然十分簡單,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懂得珍惜時間的人卻不是很多,尤其是孩子。所以,家長應當引導孩子像那些科學家一樣惜時如金,分秒必爭。這會使孩子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