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叫來了謝軍,用商量的語氣說:“謝軍,抬起頭來,看著母親的眼睛。你很喜歡下棋,是不是?”這是母親對女兒選擇道路的提問,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女兒將來命運的提問。家庭是民主的,對孩子采取了審慎的商量的辦法,充分尊重女兒的意見和選擇。謝軍目光堅毅、嚴肅地看著母親的眼睛,堅定地說出七個字:“我還是喜歡學棋。”聽到女兒的話後,母親同意了她的選擇,同時又嚴肅地說:“很好,不過你要記住,下棋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既然你做出了這個重要的選擇,今後你就應該負起一個棋手應有的責任。”
一個12歲的女孩很難懂得和理解這段話,但卻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正是母親的這段話,使謝軍受益一輩子。假如當初沒有這段話,或者是父母包辦決定女兒的前途,都不會有今天的謝軍,也不會有中國這位國際象棋“皇後”。
從謝軍母親的這一做法中,做父母的可以得到以下的深思:第一,父母盡管有很高的文化,見識也廣,但並不強迫孩子一定要走自己為她設計的路,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孩子,在父母看來,孩子學棋或者繼續學習都是成才之路,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他們都對孩子充滿信心;第二,在謝軍的家庭中親子關係是平等、民主的,父母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人,孩子的事聽取孩子本人的意見,父母決不淩駕於孩子之上;第三,父母尊重孩子,也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孩子做出選擇後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和教誨,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方麵加上了濃重的一筆。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富蘭克林說:“人類一生的工作,無論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一個習慣所決定。”孩子總有一天是要自立於社會,自立於人生的,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習慣,就能增強孩子行動的獨立性、自主性、目的性和計劃性。這對於孩子今後生活的幸福和成功無疑是有巨大的幫助的。
孩子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主的能力,自主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可以自我調節的、獨立的人。努力培養孩子具有自主能力,並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可以充分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
培養孩子自主的能力,父母僅僅轉變觀念還不夠,還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掌握培養的具體方法。以下是幾種讓孩子學會自主的方法,做父母的可以借鑒一下。
1.觀察法
父母要傳授給孩子一些生活技能,為他們的自主打下基礎。比如,可以讓孩子觀察母親是怎樣刷牙或洗襪子的,父親是怎樣整理書櫃的。如果家中有攝像機的話,還可以將大人做事的過程攝下來給孩子看,這樣會提高他的興趣。當孩子知道父母如何做某件事情時,就會照著做,並會為自己能夠完成某些事情而驕傲。
2.遊戲法
孩子的特點決定了他對枯燥無味的事情沒有興趣,也不會堅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遊戲方法使他產生興趣。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遊戲,將玩具架上貼上各種玩具擺放的標記,請孩子把每種玩具送到相應的位置上。孩子會將這種勞動看成是遊戲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會將玩具歸位。還有為了孩子學會用勺子吃飯的技能,父母可以把大可樂瓶子挖了小嘴,再用手紙貼出娃娃的眼睛,然後準備一些豆子、紙球等物,讓孩子用勺子喂娃娃吃飯,這樣孩子既從遊戲中得到快樂,也學會了自主。
3.競賽法
父母可以與孩子比賽,比一比誰做的,做的快。比如,比比看誰吃飯的碗幹淨不剩飯,誰床鋪整理的好,誰的衣服穿的快等。這樣可以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以及要把事情做好的願望。當然,當孩子把事情做好時,父母應該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
4.獎勵法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能夠讓孩子堅持經常去做。比如,讓孩子每天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等。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他插一麵小紅旗,等孩子堅持到插滿十麵小紅旗時,可以獎勵一些小禮物,如圖書、畫筆、零食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認真做事的態度。
5.兒歌法
父母可以以生活中的技能為內容編成兒歌,一邊說一邊讓孩子操作。比如,穿褲子可編成兒歌“兩座山洞前邊站,兩列火車向裏鑽,嗚的一聲開過去,兩個車頭又見麵。”孩子不喜歡穿衣服時,父母說了有趣的兒歌後,孩子會很高興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飯等都可以編個兒歌,這樣孩子比較喜歡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