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和孩子一起運動
家長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運動,則是對孩子的最好鼓勵。家長要盡可能安排時間,帶孩子進行短途旅行,讓孩子在放鬆之餘開闊視野;或者鼓勵孩子參加社區活動、誌願者活動等集體活動,鍛煉他們交往、觀察、適應等綜合能力。這樣還可以幫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如長時間上網、長時間看電視等。
家長還應讓孩子從主觀上努力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假期作息安排盡量與上學時一致,讓孩子學會選擇和安排好自己的休閑方式,做到有張有弛。
需要指出的是,運動雖好,也有禁忌。成長發育期的兒童,不適於進行力量練習。此外,無論孩子進行什麼運動,都要盡量避免難度高、危險係數大的動作,比如普通孩子練習體操,就應該避免競技體操中的高難度動作。
相關小故事
三個爬山的人
有三個人共同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
第一個人喜歡爬一步回頭看一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相當看重自己的成績,所以他隨時都想知道自己究竟已經爬到什麼地方啦。這樣,他爬了一段,覺得的確已經很高了,心裏想道:“大概離山頂也差不多了罷。”就仰起頭來向上看看,可是山頂簡直看都還看不見呢。這個人忽然覺得很無聊,好像自己是在做些毫無意思的事情。他說:“我爬了這半天,還是在山腳,那麼我什麼時候才能爬到山頂呀?既然如此,我又爬它幹麼!不如及早回頭罷。”所以他就回頭下山了。
第二個人可是一口氣就爬到了半山,這是不容易的,不但別人羨慕他,就是他自己也有點驚訝自己會爬得這樣快。所以他就坐了下來,向下半山看看,也向上半山看看,心裏著實有些滿意。他說:“乖乖,我一下子就爬到了半山!總還算得不錯罷。然而我已經爬得這樣高了,也夠辛苦的。說到功績,我自估了一下,也不能算少。那麼,這以後的一半山,就是要別人用小轎子來抬,也不算過分。這點資格,我是應該有的。”這話並非開玩笑,他是真的這樣想,並且這樣做了,所以他老坐著休息,等人家用小轎子去抬了他上山頂。可惜的,似乎並未有人去抬他。假如他自己沒有上山去或下山來,也許他今天都還坐在那兒等呢。
那第三個人似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大概因為他是平常人,他覺得爬山可並不是那麼容易,然而也並不太艱難,而以為別人能夠爬,他也就能夠爬,所以不必把自己看得一無用處,也不必忽然又把自己看得如何如何的了不起。就這樣,他隻是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也就一步一步地接近那山頂,最後他真的爬上了山頂。
爬山最能考驗人的意誌力,每個平凡的人都有可能到達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