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讓孩子運動起來(1 / 2)

教子心經

蔣先龍先生說過一句經典名言:“現在社會上流行講‘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沒有好的身體,孩子上了起跑線就會倒下,談何輸贏!”讓孩子運動起來,才能讓孩子有一個好身體,有好身體一切才皆有可能。

人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可麵對電視、電腦、漫畫書的誘惑,孩子們卻運動得越來越少了。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身體結實健康,不僅如此,鍛煉身體還能磨煉孩子的意誌。參加運動對任何年齡的孩子都非常有益,無論孩子參加的是像曲棍球、足球這樣的團隊運動,還是像體操、跑步這樣的個人運動。在運動中,孩子能學到新的技能,懂得體育精神,增強自信,這些都對孩子終生有益。

1.運動的總原則

專家建議,孩子做運動的總原則是:負荷量不太大,持續時間不太長,但每天可以重複多次。比如,非競技體育類的體操就是一項人人皆宜的運動,學校每天的課間操、一些活動中心的基礎體操課或健美操等都屬於此類。這些運動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針對性的,能夠對部分骨骼、肌肉和神經係統進行協調鍛煉,全麵提高孩子四肢的力量及柔韌性。

2.幫助孩子選擇運動方式和運動項目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身體發育的需要,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鍛煉身體的方式,最好選擇可以促進孩子身體全麵發展的運動項目。

廣播操、武術、田徑、體操、遊泳、球類等運動,不僅對身體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器官的生長發育都有好處,而且對主要的身體素質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敏度等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不同的運動項目和動作類型對身體各部位的影響不同,對身體各種素質的鍛煉也各有側重。單一的運動項目、片麵地發展專項素質容易導致身體畸形發展。

不同的運動項目對身體部位及身體素質的訓練有所不同。如加強足部彈跳的項目可以鍛煉足弓承重能力,預防扁平足;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如跑、跳、投擲、遊泳等活動項目,可以發展平衡、協調、反應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

體育鍛煉應照顧到女孩子的生理特點。女孩更適宜參加如高低杠、平衡木、體操、跑步、花樣滑冰、遊泳等力量性要求不高,而柔韌性較好、平衡性較強的活動。不宜多做支撐、懸垂、負重等靜力性練習。訓練的時間也應較男孩稍短。女孩在月經期間宜選擇那些不太劇烈、震動較小、不用憋氣的運動項目,如徒手操、活動性遊戲,羽毛球、慢跑等,不宜進行短跑、拔河、跳高、騰越、劈腿、遊泳等活動,以免引起經期紊亂或造成感染。

根據個人身體素質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運動項目。例如:力量不足的可以練習單、雙杠;速度不夠的可選擇短跑;耐力不好的可選擇競走、遊泳;靈敏度差的可以選擇武術和乒乓球運動;臂力不足的可以練投擲等。

體弱多病的孩子也應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可做徒手體操、快慢交替走步、太極拳等運動。

3.引導孩子運動

對於某些功課太緊或性格過於文靜、內向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改變一些日常生活習慣,巧妙地影響和引導孩子。比如讓孩子步行或騎車上學;周末帶領全家出去登山,去公園踏青;孩子們晚上做功課時,適當“中途休息”,帶孩子到樓下散散步,這樣不僅起到了運動的目的,還可以換換腦子,提高學習效率;在孩子們看世界杯或其他體育比賽時,鼓勵他們到操場上去親自嚐試一下。一旦孩子們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益處,就自然會養成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