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高層建築裏的父母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孩子聽到汽車的聲音時,往往會趴在窗戶上麵往下看,如果他看到了汽車,就會興奮地叫“嘀嘀、嘀嘀”。這是因為整天住在樓房裏,孩子缺乏必要刺激的表現。所以,父母應當經常抱孩子到街上瀏覽,讓孩子認識一下社會事物。
對於那些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大自然當然不是那些難以接近。但是,有些東西是有農村無法感受到的。比如,像是博物館、動物園等有意義的場所,這是一般農村所沒有的。父母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帶孩子去認識一下這些東西。
動物園可以說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那裏有很多動物在農村是不可能看得到的。父母在帶孩子去參觀的時候,應盡量避開節目人多的時間。每次去的時候都要給孩子不同的講解,逐漸提高講解的水平。有的孩子從小就害怕動物,一進動物園就緊張,什麼都不敢看。這個時候,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耐心的幫助,慢慢的消除孩子的緊張感,同時豐富孩子這方麵的知識。
不管是城市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都有必要去接近大自然,讓他們從大自然中感受一些在平常的生活中所感受不到的東西,讓他們對充滿奧秘的大自然產生興趣。
相關小故事
“不務正業”的年輕人
1909年2月12日,有一個男孩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裏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但他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采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為他“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一怒之下,於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他對神學院的神創論等謬說十分厭煩,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成為大學生的他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裏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他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他國措手不及,迅即把手裏的甲蟲藏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到。看著這些奇怪的甲蟲,他真有點愛不釋手,隻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哪隻給忘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他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裏。然後,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為“達爾文”。
對了,他就是那個後來的偉大的博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