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允許孩子偶爾有厭倦情緒
不要一聽到孩子抱怨:“沒什麼好玩的。”你就衝過去和她一起玩。孩子應該學會怎樣自娛自樂。讓孩子列一個“我煩了的時候該做什麼”的表格,然後貼在冰箱上,把他要的書、拚插玩具、繪畫筆都放在他很容易就能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還在抱怨他無事可做,你不妨建議他做一些家務,比如整理他自己的房間,可能他馬上就會發現新的好玩的事情。
5.教孩子控製自己的行為
有自製能力的孩子比那些需要你不斷提醒和反複要求的孩子要幸福。學習自我控製對孩子有積極意義上的幫助,他會更容易交到朋友。自我約束是能讓孩子一生快樂的基本因素,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如果你的孩子養成了隨心所欲的壞習慣,即使他犯了錯誤也會覺得自己是對的,是驕傲的。這是很危險的。
6.為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和遊戲的機會和條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與同伴交往,孩子如果長時間獨處,會產生莫可名狀的孤獨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狀況可能導致慢性的情緒壓抑。積極與同伴交往不僅可以愉悅孩子的身心,也為孩子提供了實踐情緒調控的機會。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樣,同伴的榜樣對孩子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於孩子接受和模仿。孩子可能從同伴身上學習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盡管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不免會發生一些小衝突,但正是這些“茶壺裏的風波”使孩子們學會如何與別人協調,如何抑製自己不合理的願望,如何處理同伴關係,等等。孩子有喜愛遊戲的天性,遊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願地服從角色分配,服從規則要求,要想參與就必須約束自己行為,否則會遭受排斥,失去參與活動的機會,這有助於訓練並逐步形成幼兒的情緒控製機製。另外,遊戲本身就是孩子鬆弛緊張情緒,宣泄消極情緒的有效方式。在遊戲中,孩子會借助於動作、語言、角色扮演來體驗積極情緒,發泄消極情緒,在內心產生一種滿足和快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