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讓孩子控製好自己的情緒(1 / 3)

教子心經

告訴孩子,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一個人的情緒往往能毀掉他的前途或者他已經到手的東西。一個隨意讓情緒“噴”出來而不能自控的人,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極為可怕的破壞。孩童時期正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孩子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才能形成穩重、冷靜的性格。這對於孩子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是大有幫助的。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脾氣暴躁、耐不住寂寞的人。這些人在人生路上,往往由於性格缺陷,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得善終。要想到達成功的彼岸,我們就必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保持一份快樂和平靜。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些小事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這時一定要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不要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小事而大動肝火。為了一點小事而生氣不但於事無補,往往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

一隻駱駝在沙漠裏跋涉著。正午的太陽像一個大火球,曬得它又餓又渴,焦躁萬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該往哪兒發。

正在這時,一塊兒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腳掌硌了一下,疲累的駱駝頓時火冒三丈,抬起腳狠狠地將碎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地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紅的血液頓時染紅了沙粒,升騰起一股煙塵。

生氣的駱駝一瘸一拐地走著,一路的血跡引來了空中的禿鷲。它們叫著在駱駝上方的天空中盤旋著。駱駝心裏一驚,不顧傷勢狂奔起來,在沙漠上留下一條長長的血痕。跑到沙漠邊緣時,濃重的血腥味引來了附近沙漠裏的狼,疲憊加之流血過多,無力的駱駝隻得像無頭蒼蠅般東奔西突,倉皇中跑到了一處食人蟻的巢穴附近,鮮血的腥味兒惹得食人蟻傾巢而出,黑壓壓的向駱駝撲過去。一眨眼,就像一塊黑色的毯子一樣把駱駝裹了個嚴嚴實實。

不一會兒,可憐的駱駝就鮮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臨死前,這個龐然大物追悔莫及地歎道:“我為什麼跟一塊小小的碎玻璃生氣呢?”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遇到很多挫折,如果我們能選擇平穩的心態,放棄那些不穩定的因素,以後即使遇到大問題,自然也能坦然麵對,也能理智地把問題解決。成人如此,孩子也如此。

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緒智能,前者隻占20%,而後者占80%。”可見,一個人的成敗深受情緒影響。隻有讓孩子具備積極的動力情緒,他們才能愉快地學習,樂於奉獻,從而願意並且能夠為自己所處的團隊貢獻才智,取得成績,同時在這個平台上自我成長。

那麼父母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父母要以身作則

如果父母對孩子比較粗暴,動不動就訓斥孩子,孩子對各種事情沒有任何解釋和發言權,這樣會使孩子減少或缺乏學習用語言正確表達情感的機會,也就有可能最終學會粗暴待人等不良習慣,這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消極影響,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生活和事業。要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情緒表達習慣,父母首先應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進行反省,因為父母的榜樣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

2.為孩子設規範

麵對孩子的各種需要,父母要進行客觀分析,滿足其合理要求,拒絕不合理要求。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孩子獲得消極的情緒體驗,可能表現出某種過激情緒反應。針對這種情況,父母應預先與孩子共同設定一些規範,逐步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在實踐活動中用這種能力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做出價值評判。隻有當孩子能夠對自己的情緒作價值評判時,才具有實現情緒調控的可能性。當然,生活中也應教育孩子適度節製各種欲望,抵製各種誘惑,讓孩子時常既有需要得到滿足的體驗,又有需要得不到滿足的體驗,這樣孩子慢慢就能正確對待需要和滿足的關係,慢慢就能學會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加以適當的調節。

3.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

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時要宣泄其不滿情緒,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為他的情緒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緒的發泄可能較為頻繁,父母難以忍受,於是造成感情衝突,結果可能是父母情緒占了上風,而孩子情緒沒有發泄出來,抑鬱糾結,逐漸積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發。這樣下去是危險的,孩子情緒不僅得不到宣泄,反而越積越多,情緒發展有可能走向消極方麵。因此,發展孩子的情緒智力,應特別重視家庭情感氛圍的作用和影響,要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解、寬容和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目的地幫助孩子實現其情緒的宣泄。父母應幫助孩子學習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當然不會對自己的情緒有什麼認識,情緒是好是壞,孩子是不會自己去探究的,而父母要教育孩子認識各種情緒及其特征與後果,特別是要使孩子對一些過激情緒有初步的認識和看法。這是贏得情緒調控的第一步。在認識情緒的基礎上再教給孩子一些情緒表達的方式方法,如言語表達方式。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特定的言語將情緒表達出來。再如傾訴表達方式。每當情緒不穩定時,應向父母、老師和同伴“傾訴”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要憋在心裏,而應釋放出來。在這方麵,父母應做出示範,應向孩子主動談論自己的情緒情感,並經常與孩子一道討論彼此的情緒感受,這既能給孩子提供與同伴交流的範例,又能為孩子提供學習情感語言的機會,且使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製情緒。運動方式也是一種調適情緒的好方法。通過劇烈的運動,發泄孩子的消極情緒,通過輕緩運動,控製孩子的情緒衝動。父母應讓孩子進行一些他們所喜愛的運動,如玩水、玩沙、打球,在運動中促使孩子表達其情緒,如果沒有別的辦法,哭也不失為情緒的自然表達法。實際上,對那些愛哭的孩子來說,哭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好的、永遠有用的方法。其次,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在自我實踐體驗中培養情緒調控能力。孩子對情緒的認識和情緒的表達往往不一致,體現為情緒表達發展的滯後性,因此讓孩子在自我實踐、體驗中實現情緒調控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從孩子的情緒健康角度來講,我們應使孩子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但為了促進孩子的情緒發展,培養孩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我們又應該讓孩子全麵體驗各種情緒,以豐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要有積極的情緒體驗,又要有消極的情緒體驗,隻有當孩子麵對一些負麵的消極情緒時,才有可能實踐情緒調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