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讓孩子找準自己的位置(1 / 2)

教子心經

每個人都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並且要放棄自己不擅長的事。要讓孩子知道,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要學會放棄,如果硬是要做下去,結局往往是無功而退,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精力。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格林斯潘是全世界有名的金融巨子。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他小時候卻是學音樂的。

格林斯潘的母親是拉小提琴的,格林斯潘從小就在媽媽的教育下學習音樂,而且自認為也有音樂才能。後來,他報考了音樂學院。畢業之後,就跟著樂團四處演出。但是,格林斯潘越來越發現自己並沒有音樂才能,真正感興趣的是金融。於是,他又選擇離開樂團,到紐約州立大學學習金融,畢業後去華爾街闖蕩。

正是因為格林斯潘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選擇了最適合的發展道路,後來他才會當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主席,取得了金融領域內的巨大成功。

在孩子的成長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選擇,需要放棄。這對他們來說,可能在當時會是一種痛苦,甚至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是,對他們的一生的幸福來說,這又是一種必須的選擇。

劉豐的兒子11歲了,他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好勝心也強,看到什麼就想學什麼,總想處處超過別人。足球、電腦、滑冰、寫作、英語,奧數、天文知識等等學了許多,也忘了許多,時間也花費了不少。

有一天,兒子在電視裏看到青少年歌手大獎賽上,一個同他年齡相仿的男孩子獲了獎,就對爸爸說:“爸,給我買卡拉OK吧,我要學唱歌,我的嗓子這樣好,練好了絕對能打敗他。”

以前,劉豐對兒子有求必應,但這一次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這樣下去對兒子以後前程沒有好處,應該讓孩子學會放棄。於是他同兒子鄭重其事地交談了一次。

劉豐問兒子:“你要學唱歌,電腦怎麼辦?英語怎麼辦?足球怎麼辦?你的寫作又怎麼辦?”然後,他告訴兒子,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樣樣全能,每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讓比爾·蓋茨打籃球,他絕對不是喬丹的對手,反過來讓喬丹設計個“視窗”軟件,喬丹馬上就傻眼;常昊圍棋下得好,讓他學著李小鵬上單杠翻個跟頭試試?

最後,在他的說服下,兒子選擇了寫作。

兒子說:“我最喜歡寫作,沒準一不留神就能寫出一部獲諾貝爾獎的小說。”

劉豐說:“認定的目標就要紮紮實實地堅持下去,什麼都想學,什麼也學不好。”

從此以後,兒子對其他項目仍有興趣,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看書和業餘寫作上。

一個人要學會放棄,放棄你不想做的事;一個人要學會選擇,選擇你喜歡並擅長做的事。

伽利略是被送去學醫的,但當他被迫學習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時候,他還學著歐幾裏得幾何學和阿基米德數學,偷偷地研究複雜的數學問題。當他從比薩教堂的鍾擺上發現鍾擺原理的時候,他才18歲。

馬克思年輕時曾想做個詩人,也曾經努力寫過一些詩(就是後來他自稱是胡鬧的東西),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興趣並不在這裏,便毅然放棄做個詩人的夢想,轉到社會科研上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