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孩子早戀表現不一樣,需要家長細心觀察,下麵提供一些常見的早戀傾向,供家長參考,請家長注意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認真分析,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突然變得愛打扮,常對著鏡子照來照去。
學習成績突然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活潑愛動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不願和父母交談。
在家坐不住,經常找借口甚至撒謊外出去公園、歌廳等場所。
放學喜歡一個人躲在家裏或呆在一邊想心事,時常走神發呆。
情緒起伏大,有時興奮,有時憂鬱,有時煩躁。
對描寫愛情或性的電影、電視、小說感興趣。
突然喜歡談論男女之間的事情。
背著家長偷偷寫信,寫日記,看到別人趕忙掩飾。
常有異性打來電話,經常收到發信人地址“內詳”的信。
值得提醒父母的是,不要把男女青少年的正常交往,如互相聊天、結伴遊玩、一起看書、做作業等誤以為是早戀,從而加以指責。本來孩子還不懂什麼叫戀愛,被父母一說,反而恍然大悟,開始談戀愛。
如何把好青春激情的大門,如何使孩子形成穩定的心理定勢,保持心理平衡,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從醫學上講,性本能的衝動是可以通過大腦皮質來調節控製的。有的青少年能很好地調控,有的少男少女由於經不起第一次的感情動蕩和心理波動,而產生了早戀。
早戀不是成熟的戀愛,而且會妨礙青少年的主要任務——學習,所以不宜提倡。但由於這是一個涉及孩子情感的問題,父母應十分小心謹慎。
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她發現孩子談戀愛,不僅沒有斥責兒子,反而比過去更關心兒子,知道兒子喜歡語文,便鼓勵兒子參加年級朗誦組,還啟發兒子寫日記。於是,兒子的習作頻頻出現在班級的牆報上,還被選上班委委員。一年後,期末考試名列全年級第五名,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集體活動成了兒子的主要活動,當初對異性的愛慕心理漸漸平息、淡化。
一般來說,孩子的早戀往往與生活單調、沒有目標有關,因此充實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尋找生活的意義,可以有效地轉移孩子對早戀的注意力。
真正的戀愛意味著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如果自己不獨立,不成才,怎能承擔起這種責任?愛,意味著奉獻,為對方著想,孩子過早談戀愛,不僅荒廢了自己的學業,也耽誤了別人的前程,這難道是愛嗎?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會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如果發現孩子與某一孩子交往過密,應巧妙地加以引導,讓孩子懂得,異性交往不要太集中在某一個人或一個小範圍內,否則會失去與多數同學、朋友接觸的機會。現代人多交朋友或多交幾個性格誌趣各異的朋友,能更深切地體會人與人之間純潔的友誼,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接受自己的成長,幫助孩子和異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勵孩子與同學的廣泛接觸,共同成長。在群體交往的過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對異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單獨來往的意外。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孩子們和異性交往。
在對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戀的問題上,父母應采取什麼具體措施呢?
1.坦然麵對早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