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來信
一
晚上19點38分,正是中央一台播放《焦點訪談》的黃金時間。蘇北淮河縣的本縣新聞也選在這個時候開始了。
林青一家,尤其是林青,她作為淮河縣常務副縣長杜紀奎的妻子,寧願放棄《焦點訪談》不看,也要把頻道調到本縣新聞上來。原因是,杜紀奎早晨喝了杯牛奶出去,一整天都沒跟家裏人照個麵兒,這會兒“本縣新聞”裏,十有八九,都能見到他的畫麵。有時,還能聽他作電視講話。那樣的時候,林青就會把茶幾上事先準備好的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紅藍鉛筆握在手裏,以便丈夫說出錯別字,或是那一句口頭語說多了,給他記錄在案。
林青在杜紀奎沒做常務副縣長之前,是縣委機關幼兒園的幼兒老師,自從杜紀奎提拔常務副縣長以後,家裏人來人往的事情多了,林青就被安排在實驗小學圖書室,名譽上是圖書管理員,其實是掛個職,多工資罷了。但是,林青因為多年從事幼兒教育,對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很有些研究。每天晚上,她看到杜紀奎出現在電視畫麵上時,很在意他的一言一行。
杜縣長呢,剛開始唯命是從,知錯改錯,後來聽得多了,尤其是晚上在外麵陪客人喝高了酒,司機把他迷迷糊糊的送到家,太太跟他說什麼他都不往耳朵裏去了。
這天晚上,本縣頭條新聞裏,播出市民大範圍的飲水中毒事件!畫麵上:先是急救中心的救護車“嗚哇嗚哇”的閃叫,緊接著是淮河縣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慌忙跑動抬病號、定床位、掛鹽水的鏡頭,隨後是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趕到醫院,親臨現場指揮。
林青緊盯著電視畫麵,總覺著這麼大的事情,她們家老杜應該在場!果然,電視畫麵一轉,切向了一大堆記者圍困杜縣長的場麵。杜紀奎、杜縣長,作為分管常務的副縣長,對這次市民飲用淮河水的中毒事件,最有發言權,記者們話筒如林的把他團團圍住。
有記者問:“請問杜縣長,這樣大範圍的飲水中毒事件,是不是因為淮河水被汙染有關?”
麵對鏡頭,杜縣長顯得很不禮貌,他冷板著麵孔,說:“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搶救病人!”,隨後,繞開攝像機鏡頭,不作任何解釋。
弄得電視機前的林青直拍大腿,她很為杜紀奎的失態感到不安!堂堂的常務副縣長,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什麼好含糊的!你可以說“有待於進一落實!”或者說“現場正在全力以赴調查”,怎麼能采取如此生硬的態度置之不理呢?要知道,你杜紀奎麵對的不僅僅是記者的話筒,而是八十多萬淮河百姓。
“這個老杜呀!……”
林青一邊指著電視畫麵,一邊為他的失態感到難為情!她當即找出紙筆,為杜紀奎不該那樣回答記者作了標記,並在標記的後麵,連打了三個感歎號。
大約10分鍾後,本縣新聞一結束,淮河市的“視點”欄目,以“淮河水汙染告急”展開了專題報道:從畫麵上看,雖然也有淮河縣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臨現場搶救病人的場麵。但是,畫麵切轉後,就看到淮河裏那冒著黃泡泡的汙水,並順著汙水的來源,一直找到淮河上遊的淮河灣經濟開發區。
那裏,是淮河縣近兩年新發展起來新型工業區,也是常務副縣長杜紀奎走馬上任的一個亮點工程。
播音員配著畫麵,不慍不火的抨擊道:近兩年來,淮河縣,隻顧放手發展工業,忽視了市民的環保工程,直至造成今天這起嚴重的飲水中毒事件,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天晚上,淮河縣四套班子領導,就這次淮河水汙染造成近千人中毒事件,結合市委主要領導的批示,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組成專門調查組,派駐淮河灣經濟開發區進行調查。
杜紀奎半夜進家,林青還在電視機前等著他,本想立即指出他回答記者時的狼狽像,可看他進家時,滿臉的不高興,林青話到嘴邊又咽回去,起身去衛生間,先把杜紀奎的洗澡水給準備好了。
回頭,也就是林青把衛生間的洗澡水調到不熱不冷,握一條毛巾想讓杜紀奎進去洗澡時,就看杜紀奎還坐在沙發上抽煙,林青旁敲側擊地說他一句:“你們今天出大事了吧?”
杜縣長吐著煙霧,長歎一聲,說:“哎!這都是那個賈逸明給我惹得禍!”
林青一愣,靜靜地看著丈夫,問:“賈逸明是哪個?”
杜縣長說:“就是台胞介紹來的那個賈經理。”
林青一個“噢!”字咽回去半截,似乎是想什麼。
二
半年前,杜紀奎剛提拔為淮河縣常務副縣長時,主抓淮河灣經濟開發區。有一天,突然接到一封台灣老人的來信。
信上說,他是一位國民黨老兵,1947年隨蔣介石大軍南下時,跟老蔣來到台灣。五十年風雨寒霜,沒有割斷他的思鄉之情,總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家鄉人民盡一點微薄之力。尤其是近期喜聞家鄉人民在著手開發淮河灣,陪感高興!
淮河灣可是塊好地方,老人小的時候,曾在那灣美麗的河穀裏放過牛、鏟過豬草,他很想在那兒投資辦個企業。但,條件有二:一是企業必須以他的名字‘黃華’命名;其次是,他作為國民黨老兵,有生之年,很可能回不到大陸去,他想讓他的外甥來經營該企業,並擔任該企業的董事長。具體辦什麼企業,均有他的外甥生實地考查後決定。
在介紹他外甥的時候,老台胞直言不諱的提到,他外甥叫賈逸明,原先是上海國棉三十三廠的小頭頭,有一定的管理經驗,美中不足的是,五年前,因男女關係問題,被政府勞動教養過三年,現在上海一家紙業公司打工,他已多次寫信讓其老舅幫他一把。如貴縣能接受他上述的二個條件和他的外甥,請速與他聯係,署名:淮河老人——黃華。
杜縣長接到此信後,感覺那位淮河老人的說得語重心長,既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也沒有回避他要幫他外甥一把的真實意圖。這與往常來騙吃騙喝,拍拍屁股就走的外商有所不同,最起碼的一條,對方是淮河人,想為家鄉人民辦點實事,更具體一點講,他是在幫他那個被勞動教養過的外甥,其可信度是相當大的。至於他那個外甥是幹什麼的,犯過何種錯誤,這並不重要,隻要能把台胞的錢搞到淮河縣來就行。
當下,杜紀奎握緊了拳頭,很有力量的在桌上一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個:“好!”
他杜紀奎剛剛做了一年半的副縣長,就升到常務副縣長的寶座上,若是能拉來一筆可觀的台胞資金,在淮河灣上辦出一、兩個相模相樣的企業,他杜紀奎何愁不能連升三級呢?沒準就在台胞資金到位的同時,縣裏“一把手”的位置,就會落到他的肩上。有了這樣的想法,杜紀奎拿著那封老台胞的信,去找縣長、縣委書記彙報時,其積極主動的態度就高漲多了!
縣委書記、縣長看了那封信後,也覺得是件好事情,不管是什麼人到淮河縣來辦企業,最起碼的一條,稅收要交給當地稅務部門,至於說那個淮河老人的外甥有過男女關係的問題,這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又算得了什麼呢?縣裏主要領導“碰頭”以後,很快表明了態度:盡快與台灣方麵聯係!杜縣長專門督辦此事,親自安排辦公室的“筆杆子”們,妙筆生花,給台灣方麵去了一封熱情揚溢的“合作信”。
兩個月過去了,台灣方麵沒有動靜。但是,那個淮河老人的外甥賈逸明,專程從上海趕來了。和他同來的,還有一位蔡小姐,賈逸明介紹說是他的女友。可看上去,她比賈逸明要年輕得多。賈逸明少說也有四十歲,可那個蔡小姐,滿臉的青春氣,最多也就是二十三、四歲的樣子,白淨的皮膚,修長的身材,加上打扮入時,描劃得體,一看就不是一般的女孩。她小鳥依人般地纏著賈逸明,後來,杜縣長帶他們到淮河灣實地考查時,她看到淮河灣那美麗的青紗賬和清亮亮的淮河水,激動得拍手跳起來,還挽著杜縣長的胳膊,連照了好幾張風景照。
談到具體合作時,賈逸明亮出了台灣方麵先期彙來的四十萬元美金的托收單,賈先生說,通過實地考查,他想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當地的稻草、麥杆做原料,辦一個大中型的紙箱廠,專門為建築、城建部門提供一定厚度的紙板。
杜縣長很高興,指著淮河灘上大片的稻穀地,說:“這個想法不錯,能使我們當地的麥草、稻草得到充分利用。”
蔡小姐一旁插話說:“我們賈先生,對你們淮河地區早有研究哩!”
杜縣長笑,指著賈先生說:“喲,沒想到賈先生,還是個淮河通嗎!”
一時間,幾個人都跟著笑了。
當天晚上,杜縣長在淮河大飯店設宴招待他們。酒桌上,杜縣長為促成合作成功,使出了一點小小的賄賂手腕,讓辦公室的秘書,送來一條水晶項鏈,贈給那位美麗的蔡小姐。聲稱是“當地特產,一點小意思!”
如此同時,那位蔡小姐也打開身邊的小包,取出一條24K的純金項鏈,說是台灣的黃華老人,專門讓代給杜縣長太太的。
這可是杜縣長沒有料到的,他送給人家一條水晶項鏈,滿打滿算,也就是百把塊錢;可對方回敬的那條24K和金項鏈,少說也要值3000塊。杜縣長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後來,雙方在談到辦廠的具體事宜時,賈逸明提出他將利用黃華老人先期彙來的40萬美金,購置一整套造紙設備,請淮河縣方麵,負責廠房建設及地麵“三通”,即通電、通水、通車(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