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孕期生活科學指導(8)(1 / 3)

孕婦忌用的胃腸道藥物主要有蒽醌輕瀉劑,因易通過胎盤,並可能有致畸作用,孕期應禁用。副交感神經阻滯劑有可能與胎兒畸形,特別是眼、耳缺陷有關;雖然阿托品與先天性畸形無關,但可自由地通過胎盤,產前阿托品過量可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如心跳快、尿瀦留及發熱。在孕期不可服用過多的抗酸劑如碳酸氫鈉,由於胎兒腎髒不能有效排泄,過多服用可能發生水腫或循環係統負擔過重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氫氧化鎂可危及胎兒的神經係統,還可能因鎂中毒損害心血管;試驗表明,甲氰咪胍對胎兒心髒有不良影響,可以降低胎兒對負荷的反應能力,故非必要時不宜應用。

特別參考此時應進行係統的有規律的語言養胎。

此時的胎兒已經具備了聽力、大腦記憶力和學習的能力,對情緒也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對語言逐漸產生理解力。懷孕6個月時的胎兒,對外界發出的各種聲音、音樂都會有一定反應,孕婦可以開始係統的、規律性的語言養胎。每天睡前在固定時間內和胎兒說話,時間長短要相對不變,一般每次約10分鍾,以養成胎兒聆聽的習慣;內容要在一段時間內反複重複,以加深胎兒對一些簡單句子的理解和領悟。專家們發現,對6個月以上的胎兒經常性地進行子宮對話,即語言養胎,孩子今後對語言的理解力會早於一般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也會早於一般孩子,有的孩子4個月後就會吐出簡單的詞句,長大一些後,對語言的把握能力也強於一般孩子,智力也會明顯提高。在進行係統性語言養胎的同時,可配合音樂養胎和撫摸養胎,或輪流進行這幾項養胎內容,如能堅持,胎兒出生後一定會有不俗的素質表現。

自我監測監測胎動。有研究表明,胎兒活動的差異能顯示出出生後活動能力的強弱。在正常情況下,胎兒期活動力強的嬰兒,出生後6個月觀察得知,要比在胎內不怎麼活動的胎兒的動作發展要更快些。

胎心的監護。妊娠6個月以後即可在腹部聽到胎兒的心跳聲,猶如鍾表的滴答聲,正常胎心每分鍾120~160次。胎心直接反映胎兒的生命情況,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說明胎兒在宮內有缺氧情況,可危及胎兒生命,應及時就醫。

妊娠第7個月(25~28周)

寶寶的生長發育此時的胎兒體重為1~1.2千克,身長為35~38厘米。胎兒的體重和羊水量明顯增加,皮下脂肪繼續增多,皮膚由暗紅變為深紅,皺紋仍多,全身被毳毛覆蓋,頭發已長出一定的長度。眼瞼分界清楚可見,眼睛已能睜開,但隻是偶爾睜眼。大腦知覺和運動開始發達,動作能夠自控,臉部有表情,聽覺反應能力充分,出現記憶、意識萌芽。骨骼關節及肌肉繼續不斷發育生長,手腳可自由地伸展、擺動,心、肝、腎和肺等內髒器官相繼發育成熟,並運轉有力。男性睾丸未降,但女性小陰唇、陰核已明顯突起。此時的胎動更加頻繁,並且動作有力。孕26周時,胎兒的眼睛開始睜開,透過孕婦肚皮穿透進來的一些光線照亮了胎兒黑暗的小世界;孕27周,胎兒可以在子宮內自由活動;孕28周時,胎兒的心率是每分鍾120~160次,相當於孕婦心率的2倍。

子宮越來越大,上、下腹部都膨脹起來,孕婦的肚子相當沉重,給入一種非常突出的感覺,身體重心移到腹部的下方。子宮底上升到臍上三橫指處,高度約為22-29厘米。增大的子宮壓迫孕婦下半身的靜脈,使其下半身出現靜脈曲張。下肢承擔體重並被子宮壓迫而影響血液回流,容易出現浮腫。子宮壓迫骨盆底部,容易發生便秘和痔瘡;有些孕婦會有後背和腰部疼痛、抽筋、眼花、頭暈等症狀出現。妊娠第7個月月末時,宮底在臍上3橫指處。乳房的乳腺管和腺泡增生,脂肪沉積,乳頭增大變黑、易勃起,乳暈變黑,孕28周前後,乳房可能分泌初乳,是真正乳汁產生之前的分泌物。

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應對坐骨神經痛懷孕後發生的坐骨神經痛,絕大多數是因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與懷孕期間特殊的生理變化有明顯關係。為分娩做準備,孕婦的內分泌激素發生生理性變化,使關節、韌帶鬆弛,無形中也使腰部的穩定性減弱,同時胎兒在子宮內逐漸發育長大,腰椎的負擔相應加重,並且這種負擔持續存在,直到分娩。在此基礎上,如果再有腰椎間的勞損和扭傷,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從而壓迫坐骨神經,引起水腫、充血,產生坐骨神經刺激症--坐骨神經痛,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