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十月懷胎禁忌(2)(1 / 3)

孕婦忌營養過剩婦女懷孕後,適當補充營弊,既有利於胎兒,又有利於孕婦本身。但是現在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出於對嬰兒的營養、健康和聰明的渴望,孕婦往往大力改善膳食營養,終日高營養飲食不斷,致使營養過剩,這樣反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這種情況是十分普遍的。

單純地追求營養,使得營養過剩,會使孕婦出現高血壓現象和胎兒過大。

我國孕產婦死亡率為0.049%,其主要原因是妊娠高血壓引起的,另一原因是產下巨大兒,造成的難產、分娩期延長,引起產後大出血。

孕期營養過剩,包括攝入維生素量過多。維生素對人體生理過程起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攝入過多也是無益的,因為它畢竟不是補品。比如服用維生素A過量,會引起胎兒骨骼異常,或發生齶裂、眼腦畸形,出生後食欲缺乏、體重輕;服用維生素6或維生素C過量,可以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服用維生素D過量,可使胎兒出生後血鈣過高,智力低下、食欲缺乏、便秘,還可能使硬腦膜裂開;服用維生素K過量,可引起新生兒腹瀉、腹痛和乏力等。

有些孕婦唯恐胎兒缺鈣,每天大量服用含鈣多的牛奶,或直接服鈣片,並同時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D丸等。

這樣做的結果,有可能使胎兒發生高血鈣症,出生後的嬰兒自然囟門關閉過早,齶骨變寬而突出,鼻梁前傾,主動脈窄縮等,嚴重時可導致幼兒發育不良、智力低下。

因此,孕婦不宜大吃大補、營養過剩。攝入營養素較平時適當多一些,即可確保嬰兒營養充足、體質強健。

孕婦忌缺鋅被譽為"生命之花"的微量元素鋅是體內100多種酶的組成成分之一,一旦機體缺鋅,眾多酶不能發揮其作用,易造成生命代謝障礙。鋅對促進智力發育作用重大。大腦神經細胞從胚胎10~18周開始到胎兒發育8個月,神經細胞的增殖基本結束,可謂"一次性完成",新生兒出生時腦神經細胞的數目與成人大致相同。眾所周知,智力的物質基礎是大腦中的神經細胞。而鋅在促進腦神經細胞核酸的複製與蛋白質的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若鋅缺乏,不僅影響腦細胞的分裂與數量,並對胎兒的視覺、性器官的發育也有影響。

新近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如給血漿鋅水平低的孕婦補鋅,則嬰兒出世的體重與頭圍均獲增加。據對國內8個省市4000多名孕婦、乳母的調查發現,他們對鋅的攝入量無一人達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供給標準(孕婦、乳母每天鋅攝入量應達到20毫克),缺鋅發生率達30%左右。此與我國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鋅含量較低及穀物、蔬菜含草酸、植酸幹擾鋅吸收有關。有關專家建議妊娠婦女應注意從食物中補鋅。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含鋅較植物性食物為多,含鋅量高的食物有牡蠣、蟶子、扇貝、海螺、海蚌、動物肝、禽肉、瘦肉、蛋黃及蘑菇、豆類、小麥芽、酵母、幹酪、海帶、堅果等。

孕婦忌缺銅胎膜由羊膜和絨毛膜組成,羊膜中有膠原纖維和彈性物質,它們決定了羊膜的彈性、脆性和厚薄。近年來,隨著對微量元素的重視和檢測方法的改進,發現胎膜早破的產婦血清銅值均低於正常破膜的產婦。這說明胎膜早破可能與血清銅減少有關。銅在膠原纖維的膠原和彈性蛋白的成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而膠原和彈性蛋白又為胎膜提供了特殊的彈性與可塑性。如果銅元素低,就極易導致胎膜變薄,脆性增加,彈性和韌性降低,從而發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對胎兒的影響很大:首先,胎膜早破可引起早產;其次,胎膜早破可直接導致胎兒子宮內缺氧。如果胎膜破裂時間較長,胎膜絨毛發生炎症,也極易導致胎兒窘迫;胎膜早破還會增加新生兒感染的機會,破膜時間越長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多,出生後最常見的感染為肺炎;再次,胎膜早破可導致體重低,這可能與營養不良、代謝缺陷導致銅不足有關。由此可見,銅對孕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人體內的銅通常以攝入為主。含銅量高的食物有肝、豆類、海產類、貝殼類水產品、蔬菜、水果等。若孕婦不偏食,多吃上述食物是不會發生缺銅症的,也就可以減少發生胎膜早破的機會。

孕婦忌缺鈣鈣質在保證胎兒骨骼及牙齒的健康發育上是很重要的。懷孕以後,孕婦的身體對鈣的需要量比以前增加1倍以上。胎兒在母親整個孕期需從母體攝取30克鈣,自妊娠30周起,所需鈣量急劇增加。因此孕婦須注意補充足量鈣元素,每天至少需補鈣7.2毫克以上,同時需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協助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