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產後的科學護理(4)(1 / 3)

②產後7天,待子宮頸內口閉合後,即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溫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分鍾。特別對外陰要加以清洗,有利促進傷口愈合和骨盆底肌肉恢複正常。

③要正常梳頭、洗頭和刷牙。

④產褥期不要過性生活。

⑤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冷飯、剩飯以防腹瀉。

產婦施行剖宮產後要注意異常剖宮產後可能出現某些異常現象,對此不可大意,應查其原因,進行處理。

體溫剖宮產術後,產婦一般都有低熱症狀(38℃內),這是由於手術損傷的刺激和術後肌體對傷口處出血的吸收所致,均屬於正常現象。若術後出現持續高熱不退(38.5℃以上),則屬異常,應立即找醫生查明原因(多見於感染),並及時處理。

脈搏、血壓術後產婦的脈搏、血壓均應較術前低,若出現脈搏加快,而血壓卻明顯偏低,應考慮是否還有原發或繼發的出血存在,要立即檢查和處理。

局部異常現象局部異常現象可分為近期和遠期兩種情況。

近期的異常現象主要是:切口感染、不愈合,切口深層及淺層出血等。

遠期異常現象主要是:線頭存留,縫合處反複紅腫、疼痛,切口處膜壁薄弱形成切口疝,腹腔器官粘連,子宮恢複不良等。

若有上述情況應及時就診、治療,不可掉以輕心。

剖宮產後恢複期忌忽視保健產婦施剖宮產後,其保健意義比自然分娩還重要。

術後24小時要絕對臥床休息無論局麻或全麻的產婦,術後24小時內絕對臥床休息,每隔3~4小時在親屬或護士幫助下翻1次身,以免局部壓出褥瘡。產婦平臥時應注意將兩腿伸直,以利於宮內殘留積血流出。

放置傷口的沙袋一定要持續壓迫6小時,以減少和防止刀口及深層組織滲血。另外,應保持環境安靜、清潔,注意及時更換消毒軟紙。

在術後排氣以前絕對禁止進食排氣是腸蠕動的標誌,隻有在腸蠕動恢複後方可進食。一般24小時以後出現排氣,若在48小時之後還未排氣則為異常,需找醫生檢查處理。為了及早恢複腸蠕動,在24小時以後也可以在家人幫助下,忍刀口的疼痛,在地上站立一會兒或輕走幾步,每天堅持做3~4次。實在不能站立,也要在床上坐起一會兒。這樣也有利於防止內髒器官的粘連。陪護人員還可在產婦臥床休息時給產婦輕輕按摩腹部,方法是自上腹部向下按摩,每2~3小時按摩1次,每次10~20分鍾,這不但能促進腸蠕動恢複,還有利於子宮、陰道對殘餘積血的排空。

產婦在導尿管拔出以後,最好能增加飲水量因為插導尿管本身就可能引起尿道感染,再加上陰道排出的汙血很容易汙染到尿道,通過多飲水、多排尿可衝洗尿道,以防泌尿係統感染。

產婦在腸蠕動恢複後進食起初應進食流質類,如牛奶、魚湯、雞湯、蛋湯等,以後可進食半流質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等,然後再進食固體食物。一般腸蠕動後的第3~4天可吃固體食物。此外,產婦可適當口服人參蜂王漿、鹿茸、阿膠等。對生冷水果最好暫不吃,或煮一下再吃。

產婦分娩後1個月內,可適當下地走動走動時間根據產婦身體情況而定。每日下地走4~5次,每次10~20分鍾,逐漸延長時間。還要注意清洗肛門,勤換衛生紙。

產婦忌忽視產後檢查經過產褥期的休息和調養,身體各器官究竟恢複得怎麼樣,需要做一次認真的產後檢查,以便了解。產後檢查時間一般是在產後42~56天之間進行。

產後檢查的項目如下:

①測體重。如果產褥期體重過度增加,就應該堅持體操鍛煉,應該多吃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減少糖類和主食的攝入量。

②量血壓。無論孕期的血壓正常與否,產後檢查都應測量血壓。如果血壓尚未恢複正常,則應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