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忠小說《新社員》三十五
張九皋,原名張鶴年,字九皋。原籍山西省河曲縣,1902年出生在世代中醫世家。童年入私塾,閑暇之時,隨父親學習中醫。
後來到太原讀書,繼續學習中醫。父親去世,張九皋無力在省城太原繼續讀書,入公費學校代縣第五師範學校深造。畢業後回河曲縣中學任教。
任教的同時,拜河曲名醫晚清拔貢張敦仁和舉人王枝昌為師。張九皋通讀中醫典籍,行醫後名氣日盛,登門求醫者絡繹不絕。醫德高尚,善待窮人,美名載入河曲史冊。
1934年,張九皋從河曲來河套行醫,救護抗戰傷病員,受到傅作義嘉獎。1942年被聘請為綏遠省國立綏中校醫,兼國文教師。
在河套行醫,救治危難病人甚多。**********期間,張九皋任蒙新鋼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內蒙古主要領導醫學顧問。被紅衛兵打成黑醫學反動權威,遣返到三道橋勞動改造。瞎雞換的兒子金貴得小兒麻痹,經過張九皋精心治療,基本痊愈,沒有留下後遺症。在醫學上,是創造了奇跡!後來得到醫學界高度評價。
**********結束後,落實政策回到內蒙古新鋼醫院後,張九皋把自己五十多年的臨床經驗寫成了論文,彙編成冊。還對郭右陶的《痧脹玉衡》,傅青主的《女科》方歌七十首研究注譯,出版後,又一次引起醫學界關注。
張九皋先生,醫學精湛,濟世救人,醫學界影響很大。不幸的是,半世人生坎坎坷坷,受盡苦難和淩辱。可他骨頭是硬的,腰是直的。高山仰之,景行行之。
金貴和寶珠回到家裏,什麼也沒有說。瞎雞換夫妻也就什麼也沒有問。
金貴知道自己的命張九皋救的,等明白事理的時候,1989年10月14日,張九皋先生於內蒙古********逝世,享年87歲。張九皋的救命之恩,金貴是難以忘懷的。當了農村赤腳醫生後,自己以張九皋先生為榜樣,苦讀了不少中醫典籍。張九皋的書,更是刻苦學習。
國家政策稍微有一點鬆動,金貴自己辦了中醫診所,後來發展成規模不小的中醫院。
兒子寶寶也有出息,考上了北京傳媒大學。在大學裏寶寶和劍鋒的女兒認識,差一點發生了兄妹戀,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