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鈣
鈣是構成骨骼的主要原料,參與凝血過程,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調節心髒的活動。人的一生都需要鈣,兒童時期骨骼生長迅速,尤其需要鈣。若飲食中缺鈣,機體又同時缺維生素D,兒童就會出現缺鈣症狀。依照目前研究發現,10歲以下的兒童,每天應攝取800毫克的鈣,但邁入青春期的寶寶如果每天攝取1500毫克的鈣,那麼骨質會較為密實。
補鈣的方法讓兒童每天食用3次含鈣量高的食物,如有可能,食用5次效果更佳。
牛奶是兒童攝取鈣的最佳來源。有的寶寶對加了草莓或巧克力、菠蘿的牛奶極為偏愛,那麼家長大可不必加以製止,不妨讓他們盡情地喝,這樣寶寶可以從中攝取更多的鈣質。
一些家長為增加營養和鈣質,經常煲骨湯給寶寶吃,以幫助寶寶骨骼成長,防止軟骨病。但經研究,骨湯的營養價值遠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大。先從鈣質的角度來看,骨湯隻能提供少量的鈣質,相比之下,豆腐、牛奶、芥蘭卻能提供更多的鈣質。骨湯除了鈣質不多外,脂肪含量較高,據專家研究測定,在撇油前,每百克豬脊骨湯含3.5克脂肪。過多喝骨湯會對心髒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適當。
富含鈣的菜一般以豆腐為原料者居多,不妨多做些豆製品的佳肴,在飲食中給寶寶多補鈣質。
除了豆腐,蝦皮也是極好的補鈣食品。蝦皮味道鮮美,僅是很好的調味品,而且有特殊的營養價值,特別是含鈣質極高,每100克蝦皮含鈣量達1克,有的可高達2克。另外,大白菜、蛋、各類奶製品也都含有較高鈣質,最好在兒童膳食中注意增加此類菜肴。
缺碘
嬰幼兒缺碘嚴重,不僅會引起甲狀腺病,而且會造成智商減退。當缺碘較嚴重時,可服用碘劑來補救治療。一般來說,給寶寶正確的營養物質,注重日常飲食,就能消除缺碘的情況。當然,在烹調中堅持使用碘鹽是人所共知的。另外每周至少吃兩次海水魚及海洋食品,如海帶,紫菜等。
缺鋅
據專家研究介紹,現已知人體有90多種酶需要靠鋅來激活,鋅缺乏可導致多種係統功能紊亂,但補鋅過多則可產生毒性反應。缺鋅可導致厭食、生長緩慢、異食癖、反複呼吸道感染等症狀。
研究發現,兒童低鋅與季節有關。夏季發生率要比冬季高得多,這可能與夏季兒童大多食欲較差,攝入鋅量減少而經汗液排泄增加等因素有關。由於喂養不當而引起的兒童缺鋅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在給寶寶選擇和服用含鋅食品時,一定要防止補鋅過量造成的鋅中毒,並可造成貧血。最安全有效的補鋅方法是調配膳食。
含鋅豐富的食物有:海帶、紫菜、魚鬆、墨鬥魚、瘦豬肉、豬血、豬心、牛肉、牛心、豬肝、雞肝、蛋黃、黃豆等,可根據寶寶口味,每天從中選出若幹種,參照烹飪方法給予補充。
近視
研究證明,近視與飲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預防近視,一定要注意飲食調節,否則收效就不大。
少吃糖及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或燒煮過度的蛋白類食物,並注意補充體內微量元素鉻、鈣,會減少近視的發生。進食過量的糖會使體內微量元素鉻的存量減少。
攝入過多燒煮過度的蛋白類食物,可使體內鈣的代謝發生異常,造成缺鈣。鉻和鈣這兩種元素直接影響機體對眼內液壓的調節,若人體內鉻、鈣含量處於正常平衡的狀態,眼內液壓就能保持正常,這樣就得以預防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