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埋怨孩子“亂花錢”,請問:會不會是我們供應得太豐富了?
十元人民幣過一天
“爸,那年暑假你把我送到蘭州,那是我人生中很寶貴的經曆。”大女兒中學畢業後,我安排她到中國內地,做八個星期誌工。她在那裏跟著當地窮人、孤兒以及與自己有著完全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一起生活。
“我也發現你回來後,什麼東西都用人民幣計算,還說我們在這裏過的日子實在太豐富了。”我笑著稱讚她。我忖想,這段說長不長、說短卻不短的日子,的確改變了她的價值觀。
“真想不到我竟然可以用十塊錢人民幣過一天,而且可以過得很好又愉快,相比於我周遭的孩子,我覺得自己很富有。不過,那些貧窮的人也一樣很快樂,物質匱乏並不影響他們心靈的滿足。”
“我們實在很高興你有那個學習機會,你回來後確實改變許多。我的意思是說,變得更好!”我攬著女兒的肩膀,讓她知道我對她的肯定。
“困苦的人太多了,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富裕了!”大女兒又加上一句。
是的,那次的經驗打開了大女兒的眼界和心胸,讓她對貧窮的人更有同情心,女兒後來選修醫科,我相信與那段日子的經曆不無關係。現已事隔多年,這段深刻的記憶將會幫助她更能體會病困者的心境。
“謝謝你!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點點吃苦的經曆!”她臉上掛著一個微笑,那是年輕人經曆一些艱難後所流露出來的成熟笑容。
女兒的零用錢
二女兒大學一年級那年,我去非洲盧旺達做慈善工作,在踏上超過30個小時往非洲的路途前,二女兒問我:“你能不能帶這個盒子去非洲?這是給我的孩子的禮物。”
“我可以看看嗎?”我很好奇。
盒子裏裝著一個很可愛的小熊和兩條精致項鏈。相信無論哪一個地方的女孩收到這樣的禮物,都會滿心歡喜。作為一個父親,我為有如此溫柔又有愛心的女兒而自豪。很多時候我仍把她當做孩子看待,殊不知她已長大,不單對人有憐憫,更有實際行動的關心,這是我從沒注意到的。“我會,一定會!不過她收到這些禮物後,必定會惹來全村人的羨慕。”我倆相視而笑。
在這之前的幾個月,某天晚餐時間,二女兒拿出一張非洲小女孩的相片說:“我要認養她。”(我們教會正鼓勵每個家庭都助養貧困孩童,一天一美元。)她這個決定,使我們無不驚訝,我提出一些實際問題:“你如何付這筆款項?”
她極有自信地說:“暑假我打工賺的錢足以助養一個孩子,對嗎?”這時,我們都知道她心意已決。在我們教會一般都是以家庭或在職人士為單位來助養這些貧困兒童,由一個學生來助養的真是絕無僅有。作為父母,我們理該支持她,想到這個在富裕環境中成長,已大學一年級的女兒,正值建造個人理想的時期,卻也能顧念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幸的人,想要幫助一個遠方的孩子獲得教育機會,我們也甚為感動。自從那天起,女兒所助養的非洲女孩照片就貼在冰箱門上,女兒也開始每月按時將支票寄往救援機構。
來到盧旺達,我詢問翻譯員(他是助養非洲兒童機構的負責人)能否看看女兒所助養的女孩。這裏的孩子看來都一模一樣,皮膚黝黑發亮,頭發也是一樣的短、濃且鬈曲。
“好的,我能幫你找到她!”這負責人一邊滿有自信地說,一邊不斷在人群中尋找,沒一會兒,翻譯員擠過人群,拉著一個小女孩來到我麵前。她很害羞,低著頭不敢正視我。我可沒想到真能在這千百人中尋出她來。眼前就是不知看了多少遍,那位貼在冰箱門上的小女孩?那位使我的女兒在暑期努力賺錢的非洲兒童?看著她,既熟識又陌生……我竟有點不知所措。
“我很高興……我很高興看到你……”我試著說幾句話,卻發現喉嚨像是被什麼堵著似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湧上眼眶,“不是我,是我的女兒……”我想告訴她,是我的女兒助養她的。“我已告訴她,是你的女兒資助她的學費。”翻譯員向小女孩說了幾句,又轉向我說道。我牽著這位看來大概十到十二歲女孩的手,仍然無法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我知道所有視線都轉向我們,因為我的淚水已奪眶而出,如雨般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