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離婚的男人(3 / 3)

8.管教孩子時不要單有處罰而沒有引導和寬容,不然隻會導致他們誤解父母的用意,這樣的管教算是失敗。當然,踏入青春期的孩子也許會反叛地說“我恨你”、“我討厭你”,但是,孩子會說這樣的話並不表示他真的懷恨在心或拒絕父母的訓誨。

9.一旦處罰錯誤,脾氣發得過火,責罵孩子的話覺得不妥當,就要好好道歉,不要掩飾自己犯的錯或不了了之。我們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是真心關心、愛護他們。

10.留心我們管教的動機是出於愛,並不是基於孩子丟了我們的臉或其他個人利益。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在管教時,自己也不好受,但是因為愛、為他們著想,才不得已要執行管教。

坦白說,以上這些都是男人常犯的錯誤,我們常常在管教的事上走兩個極端,或是不管教,或是亂打一頓。就讓我們做些改變吧!

少些家規,多些親情

“每天隻能上網一小時,其間不可玩電子遊戲!”

“每天至少要練琴45分鍾!”

“不行,除非是假日,你不能去朋友家!”

“做功課時不準聽音樂!”

“如果不幫助家事、不收拾房間、不……你就甭想……”

這像你的口吻嗎?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感,華人最愛製定規則來管教孩子。一般而言,孩子還年幼時,使用家規是挺有效的,然而,許多家長會發現,當子女進入青春期後,原本“循規蹈矩的乖孩子”忽然間會變成“叛逆青年”,天天為家規抗議不停。有些父母對家規的鬆緊拿捏不準,就把親子關係弄僵了。容我在這裏有幾點分享:

1.家規是應當製定的,因為這能從小培養子女重視和尊重家庭的觀念、立定界線,而且這也是幫助孩子學習守規的方式。

2.家規應該是公平、合理及一致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同樣要遵守。

3.家規需要事先交代清楚,目的是要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當孩子違規時,應該要有合理及適當的懲罰。與此同時,當孩子能遵守家規時,而要給予合宜的鼓勵及讚賞。

5.孩子年幼時,家規應由父母製定,孩子隻有遵守的份兒。訂定家規時不要盲從上一代的遺傳,而要根據孩子的特性而量身打造。

6.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應重新評估、調整家規,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共同訂立適合的家規,例如:女孩子當有的服飾、參加派對的原則、最晚幾點回家等等。

麥道衛(Josh McDowell)說得好:“有家規而沒有親情,就如法院的判決;惟既有家規也有親情,才是最好的管教方式。”

每個時代的情況及需要也不盡相同,不要硬性以自己的經曆套在孩子身上,比方說現在的孩子在看書的同時,還愛一邊聽音樂或與朋友在網絡上交談,這與我們的學習方式截然不同,若硬性規定必須安靜讀書,可能反會弄巧成拙。我們能否在“功課要好”的大原則下,容許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讀書的方法?很可惜的是,許多父母為了要嚴謹死板地恪守家規,就把親子關係搞砸了。

我們執行家規時,是靈活變通而不反複無常嗎?聰明的父母能在製定最少的家規下,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立場與原則,因著父母時常流露的關心,使得孩子能夠體會並欣然接受現有的家規。

或許,我們現在就可以問問自己:我們的家規能夠幫助孩子成長、使家庭和諧、彼此尊重嗎?還是讓孩子對我們敬而遠之?

◎你現在不和孩子玩,以後他們就不和你玩。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是最喜歡和他們玩嗎?難道我們忘了?

◎不要太苛刻地批評孩子,我們自己以前也好不了多少。

◎成為父親是很簡單的,要做好父親就需要多用點心。

◎罵太太的丈夫,不能期望他的孩子尊敬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