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卻是省公路局和地方上一起建,省公路局每年要建設的公路太多,而他們的錢也不是自己印刷出來的——別說是省公路局,就算是人們普遍認為財大氣粗的省交通廳也會感覺錢嚴重不夠用。

按照慣例,哪裏要修路了,就由地方上報到省裏,省裏進行審批,如果審批通過,那麼省廳會計劃出一筆款項。

當然了,這肯定不是全款,剩下的那部分,就由當地市縣兩級自己想辦法解決。

至於省裏撥款和市縣自籌的比例,這個就沒有定數了。

跟省裏關係一般的,五五分;關係好一點的,交通廳出六成,地方出四成;再好一點的,交通廳能出到七成、八成也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事情沒有一成不變的,至於交通廳撥付全款的項目,那個另說。

地方上應對這些問題的辦法有很多,一般情況是虛報造價,雖說交通廳會重新核價,但多數情況下省裏也不會太計較。

畢竟,這是屬於特色的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工程需要造價一百萬,那麼報價的時候就可以報到二百萬,甚至三百萬,上頭一看這麼多錢,就會壓縮開支,給你打個五折,那麼你的成本就夠了,如果省裏一高興,多給你幾十萬,那麼剩下的錢就能幹點別的事。

在縣一級,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燃翼曾經就出現過一個虛報造價的事,雖說是謠傳,但傳的也是有鼻子有眼,說是燃翼縣政府裝修的時候,有個小包工頭看中了一個價值三十萬的項目,這是成本價,包工頭便報價四十萬,拿出了三萬元給分管副縣長送禮,結果被當場打了回來。

包工頭很鬱悶,問了一個行業資深的朋友。

朋友給他出了個注意,讓他把報價升到八十萬,然後拿出三十萬送禮,結果這件事就定了,如此一來,這位包工頭不但拿下了工程,還淨賺了二十萬,不得不說,這筆賬算得相當精明。

當然了,這個傳言,也是在那位副縣長被紀委請去喝茶了,並且移送司法機關之後,才流傳出來的。

至於這個傳言是不是真的,就沒人知道了。

燃翼的這條二級路擴建,跟普通的項目還有點小區別,情況比較特殊。

這個特殊,就在於項目是張文定的私人關係要下來的,是省裏直接給燃翼的,而非燃翼縣上報的項目,所以在工程款上沒有那麼多的虛誇,預算做得比較實。

於是,這個二級路擴建的錢,省交通廳給了燃翼七成,剩下的三成則是由望柏市和燃翼縣自己想辦法解決。市裏不想管這事兒,而燃翼的財政情況非常不樂觀,籌集這三成款項難度也很大。

但是,省交通廳下撥了七成的款項,如果縣裏敢不動工,那這個責任,誰都擔不起!

張文定現在已經是一縣之長,這些問題自然要他動腦筋去解決,但縣裏的財政情況實在是不敢恭維。

虧空就不說了,就連縣裏在職幹部的工資也是每個月需要跟銀行貸款來發,下個月財政有了收入再把這個缺口補上。

況且,今年縣裏還有很多民生項目需要投資興建,在這種情況下,籌集出這三成的款子的確難度不小,張文定為此傷透了腦筋。

不過,修路這麼大的事情,他覺得不能單靠燃翼本地來解決,市裏也應該表示表示吧?

尼瑪,這是省道好不好!

你市裏沒錢,但就算不把那百分之三十的款子給我們解決,解決個百分之二十,呃,百分之十五也是好的,那剩下的百分之十五,縣裏就完全沒壓力了——拖欠工程款這種事兒,大家都幹得相當順手了。

於是,張文定就去市公路局了。

張文定也知道市公路局資金不寬裕,但他卻沒想到市公路局遠比自己想象的要窮得多。公路局直接表示,這個事情,局裏愛莫能助,別說公路局沒錢,就算是報到市交通局去,同樣沒錢!

甚至,他們還把今年的計劃擺到了張文定麵前,說燃翼雖然修路的工作很迫切,但比燃翼情況糟糕的縣多的是,資金要先顧著那些更迫切的地方,要顧全大局,保持全市的穩定發展才是硬道理。

市公路局站在了全市一盤棋的高度,搞得張文定也相當的鬱悶。

這種時候,張文定知道,跟市裏交通係統是扯不清皮子了,隻有直接找市委政府才是正途。

於是乎,張文定都沒回縣裏,直接一個電話打給了吳忠誠:“班長,你有沒有時間,這個修路的事兒……咱們一起到市領導那裏磨一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