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沙場失,廟堂得(1 / 3)

西壁壘以北是雒陽,雒陽北郊則是西園八校尉的駐地,當天下人的視野時刻放在那場西壁大戰,從各地州郡駐軍精挑細選直屬於皇帝劉宏的西園軍,悄無聲息的發生了一連串瞠目結舌的變化,始作俑者一位是當朝三公之一的袁隗,另一位則是實權弱化了無數倍的太尉楊賜。

這支拱衛京畿雒陽的精銳戍卒,經過這幾年的淘汰和補充,總計是五萬人,除了中軍校尉袁紹的中軍營和助軍右校尉袁術的助軍右營占了大頭各自統領一萬人以外,其餘西園六營大卒的編製都在五千人,人人佩刀持弩披甲。

環首刀和紅漆劄甲這些大漢軍伍的製式裝備,雒陽武庫內多的是,不過製作繁瑣耗時又長的木漆弩,即使相比較克製騎兵的大黃弩製作工序精簡了許多,還是為數不多。

天子腳下的公卿權貴皇室宗親又多,這些威力不俗的木漆弩若是落入有心人手裏,造成的危害足以讓整個大漢王朝來一場地龍翻身,因此早在皇帝金口玉言批示要創立西園八校尉時,就沒打算讓四萬西園大卒人手一架木漆弩。

現在的西園八校營人人持弩不說,數目也是遠遠超出了編製,意味深長的還在後麵,西園八校尉,除了上軍校尉還是皇帝親信蹇碩以外,再剔除一個效忠太子的黃琬。

其餘校尉分別是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王摩、助軍左校尉王祥、助軍右校尉袁術、左校尉王允、右校尉楊彪。

二皇子黨的死忠擁躉雒陽王氏,占據了三營校尉!

汝南袁氏在這次的西壁壘大戰中明目張膽的支持了二皇子黨,右校尉楊彪的父親太尉楊賜與大將軍鬥了幾十年,心裏傾向於二皇子黨還是太子黨,沒錢喝酒隻能在茶肆胡吹海吹的升鬥小民都瞧的清楚,何況是在公門修行多年的中樞重臣們。

如此一來雒陽的局勢就很明朗了,戰場上大敗的二皇子黨,在袁隗楊賜王暢三人的無聲無息謀劃下,占據了廟堂的絕對優勢。

大將軍何進披掛整齊的大馬金刀坐在正堂正中,掃了一眼程昱送來的線報,沒一點驚慌失措,一反常態的有些輕鬆:“諸位看看吧。”

四五名協律郎端著早就抄錄好的線報,依次送到了在場的文臣武將手裏,大堂內過年般喜慶的氣氛很快成了清明時節,大多數文臣武將愁眉不展。

蓋勳那張褐斑老臉上的表情與大將軍何進一般無二,捋了兩下銀白胡須笑道:“這才合理,要是袁隗楊賜那幾個老狐狸沒什麼動作,才是真的可怕。”

環視一圈大堂內人心惶惶的文臣武將們,皺眉道:“難道你們以為站在人臣頂點廟堂權謀都能著書立傳的袁隗幾人是傻子不成,就這樣坐在家裏坐吃等死等活的靜候西壁壘大戰的結局。”

“你們別忘了,沙場作戰永遠隻是廟堂政治的延伸,這次西壁壘大戰要是沒有這幾個老狐狸的點頭,地府和黃巾賊能翻出多大的浪花?”

“估計東征軍還沒出發,各地的世家望族豪強巨賈早就爭破頭皮的募兵鎮壓叛亂了,先不說可以立下許多功勳,就是其中涉及的巨大紅利,就能讓這些無利不起早的家夥野狗搶食。”

“雒陽的局勢越是平靜才越是讓人心驚膽戰,誰知道這些在雒陽根深蒂固盤根交錯的頂尖望族會搞出什麼幺蛾子,現在倒好,明擺著把實力亮了出來,咱們也能商量對策了。”

胡須頭發同樣銀白的傅燮,可就沒蓋勳那麼好脾氣了,嫉惡如仇的拍案而起:“解釋個屁,怕死的給老夫滾出去,不怕死拔出漢劍跟老夫殺過去,老夫倒要看看,這些不成器的東西誰敢動老子。”

大漢軍界大小山頭無數,四大名將了,董卓丁原公孫瓚了,荊州軍黥字軍了……

整體說起來隻有三個體係,一個是邊軍,一個是州郡駐軍,另一個則是獨立於兩軍之外的京畿勳貴,這群手裏沒多少兵馬的京勳體係,反而是勢力最大的。

邊軍的領頭羊首推大將軍何進,州郡駐軍則是那位太尉楊賜,內部山頭最多關係最是紊亂的京畿勳貴,隻有一人能讓所有勳貴心服口服,大漢最後一位義士傅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