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普天大醮(1 / 3)

何皇後這一生見過太過的人間勝景,白衣劍神王越為其劍斷昆侖,軍方第一人盧植單騎入百越,江湖魁首之一大長秋甘願入宮為宦.......

那時的江湖那時的天下,數不盡的風流是白衣飄搖的白衣劍神,最絕倫的風采也是一襲白衣,一襲豔壓天下的一人一胭脂。

曾有一位大文豪說過,人間最美不過是相思,最苦也是相思,一時間名聲大噪,推崇備至者不勝凡幾,有如過江之鯉。

為何?還不是說出了天下人的心聲。

世間男人無不思白衣。

人到中年,不曾應了人老珠黃一說的何皇後,此生最大的欣慰,不是愈發傾國傾城的容顏,也不是天底下數不盡的風流人物甘願為她坦然赴死,更不是一國之母的尊貴身份。

事情很小,小到隻在兩手之間。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何皇後咬斷最後一根線頭,停下了忙碌多年的女紅。

笑容慈祥。

“多謝先生了。”

戲誌才打小經曆的磨難太多,怕是在青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還沒崩潰並且好好的活到現在,心智極其堅韌。

克死父親沒哭,遭到所有親屬的拋棄沒哭,隻是一句多謝。

戲誌才竟是潸然淚下。

沉默流淚的戲誌才,愈演愈烈:“臣...受之有愧...”

“可否容本宮,處理一些身後事?”

偌大的一個皇後寢宮,隻有三人,剛才是大漢皇後、太子妃、大長秋。

現在是太子母後、太子妃,以及太子謀主。

都是自家人。

戲誌才突然用手捂住了臉容,泣不成聲。

“婉兒,以後辯兒就交給你了,切記再也不可任性了,你是要做一國之母的人,不再是小孩子了。”

“先生,這柄長劍是前幾年我兒出征前親手鍛造的,送給本宮防身所用,今日就送給先生了,隻是手法過於生疏粗糙了些,還望先生不要嫌棄才好。”

大殿宮門突然被推開,身披紅色袈裟手持佛珠的十常侍張讓走了進來,一臉的慈悲相,朝戲誌才點了點頭,扔下了那杆劉辯見了定然會很熟悉的鳳翅鎦金镋。

何皇後拿起那杆沾染天人氣息的武器就要貫穿心口,回頭,說了兩句話。

戲誌才撲通一聲,匍匐在地,失聲痛哭。

十常侍的張讓慈悲相,轉為悲憫相。

唐婉兒抿著嘴角,努力不讓淚水流下來。

“先生,這柄劍叫做股肱。”

“可惜,瞧不見辯兒穿上這件冕冠服嘍。”

話音落下,血紅侵染了三人的雙眼。

————————

平息完大將軍府的危機,劉辯並沒有第一時間趕往後宮,不是不願,而是知曉了一樁驚天秘聞,不得不趕往觀星台。

此時的觀星台在左慈離開以後,已是無主之地,偏偏要比左慈在時還要燈火輝煌,甚至超過了那座天下的中樞宮城,因為有人要在此地,普天大醮。

道教的齋醮科儀種類繁多,總體分為內齋和外齋,內齋就是道教修士常說的極道,心齋、坐忘、存思等等,體悟天心,借以一指通玄,屬於分內之事。

外齋即是凡夫俗子有幸可以見到的濟度,俗稱開壇做法,包攬了三篆七品,金篆齋、玉篆齋、黃篆齋,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

外齋分陽陰。

陽事作清醮,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陰事作幽醮,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煉度施食等等,常常用來濟幽度亡。

其中格局、含意、祭期最大的醮典當屬普天大醮,需搭設九壇供奉三千六百醮位,醮期更是長達七七四十九天,每七天一朝,一共是七朝醮典。

醮壇中央,一名道人盤膝而坐,青色道袍洗的發白。

劉辯率領西園八校營的將士們趕到此地,怎麼也沒想到主持普天大醮的道人居然是銷聲匿跡多年的張角,黃巾道僅剩的四千黃巾力士擺開陣勢,擋在了觀星台前方,還有一大幫不明身份的將領指揮多達八九千的精銳甲士,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