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夫的標杆有一評一榜,列仙評上的天下十大高手接到過中原武夫先禮後兵的無數拜帖和六夷武夫不斷的直接挑戰,卻從未有人質疑列仙評的蹙金結繡,向來視中原腹地武夫為繡花枕頭的邊疆悍將也沒任何的異議。
評點世間武將的武曲榜則就各持己見了,中原腹地人士依舊把登上武曲評的武將奉作真金白銀的上將名將,而邊疆人士心裏的腹誹不屑多於認同,倒也不是否定武曲評,隻是這幾年的將甲都出自於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中原腹地,而不是狼煙四起的邊疆。
老一輩將甲出自中原腹地還好說,武官黨黨魁盧植雖說沒在邊疆真正與北方胡人廝殺過幾場,常年坐鎮朝廷中樞,但盧植卻是幽州涿郡人士,打小在邊境州郡長起來的。
年輕一輩的兩位將甲尤其是現任將甲典韋,哪一次不是被喝了一肚子馬尿的邊疆武夫罵的是狗血噴頭,打過幾次勝仗?殺過幾個胡人?甭說親手剁下一名匈奴萬夫長的人頭了,就是宰了一名百夫長,以後保準對將甲這件事閉口不談。
所以華雄這些把砍下胡人頭顱當做吃飯喝水每天必做事宜的邊疆悍將,從來沒把武曲榜上的那些所謂的猛將名將當回事,也就服氣小閻王馬超一人。
這名西涼小將的年紀雖說不大,華雄張遼陳到這些邊疆悍將卻是從小聽著馬超的事跡長大的,並且是經常的吹噓自己有馬超一半的武力,借以拔高自己,年歲再大的武將在酒樓喝酒時,也常常是拿馬超當做標杆來吹噓自己的實力。
這種事放在中原腹地,好麵子的中原人士哪裏敢說自己連個小孩子都不如,往往都是掩麵羞愧避而不談。
放在邊疆隻有上到達官顯貴下到寒門庶族的習以為常,邊疆隻認拳頭,不看年紀,不看地位,更不看中原人士癡迷的財富,夠喝酒就成。
將甲典韋、第三的孫策、第十的太史慈等等武曲榜名將,從來沒放在眼裏過。
不過自從軒轅丘一役過後,太史慈被譽為天下第一善守名將,邊疆將領從董卓丁原公孫瓚三位大佬口中聽到‘世間守將,首推太史’等等隻言片語。
軒轅丘一役的兵力懸殊又在邊疆逐漸傳播開來,很快承認了太史慈天下第一善守名將的稱呼,畢竟實打實的戰績在那擺著,這是誰也無法否認,對太史慈的實力很是認同,到了今年邊疆甚至出現了太史慈應是武將第二的呼聲。
至於將甲人選,也不是馬超,而是另一位連當做標杆都不敢的大將。
鳩虎,呂奉先。
呂布都不消去用一條條戰績去堆砌他的悍勇,隻是呂布兩個字就足夠了。
而在猛將如雲的邊疆和北方胡人稱讚一名武將武力非凡的最高榮譽,不是中原腹地公認的勇冠三軍,也不是史學家慎之又慎才敢使用的萬人敵。
四個字。
鳩虎之勇。
已經是邊疆最高的榮譽,還是不敢直呼呂布的名字,還是不敢與呂布相提並論,隻敢用鳩虎兩個字,可見草原呂布這幾個字的分量。
曾經被馬超攆的四處亂竄的拓跋寶冠,難怪被師父萬俟蚩尤認為有望摘下懸空不知多少年的刑天桂冠,還敢大言不慚的說我這個弟子未來可以一人壓勝整個列仙評,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