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父母怎樣做,孩子才肯信(4)(3 / 3)

小雨上學後,爸爸想讓他有空就學學書法,以練書法來培養孩子的情操。父親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兒子後,小雨馬上就同意了。因為小雨看見電視上有個5歲的小孩字寫得非常漂亮,所以,也有那個夢想,假如有一天字寫得好,也能上電視該多好哇!爸爸第二天買來了文房四寶後放在桌上,對小雨說:“我倆一起練字,看誰進步快,怎麼樣?”小雨高興地答應了。爸爸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就開始寫字給兒子看,以做示範。當爸爸寫了幾個字後,小雨說爸爸寫的字難看,不要爸爸教。小雨提出條件是要麼不學,要麼要請老師。爸爸覺得小雨講的有道理,自己現在書法水平也和孩子差不多,怎麼能教好孩子呢!於是答應了小雨的要求,決定請一個老師當家教,父子倆共同學習,小雨也同意了這個看法。小雨覺得與父親一塊學習非常開心。

老師請到了家,父子倆一起練字。有一天,小雨問爸爸:“你為什麼也寫不好呢?”爸爸說:“我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認真練習才這樣,現在為時已晚,再也難以寫好。你如果從現在開始好好練習,將來就不會像我這樣。”爸爸從反麵說明了從小練習的重要性,告訴小雨要好好練字。

有一天,爸爸在看電視,沒有陪小雨一起練字,小雨過來把電視關掉說:“爸爸,你不是說做任何事要有恒心嗎?”

爸爸說:“這是爸爸不對,我現在就來練。”

爸爸練字不專心,歪著腦袋弓著背,小雨說:“爸爸你怎麼能這樣呢,姿勢不對是寫不好字的。”

爸爸笑著說:“謝謝你的提醒,我的小老師。”馬上改正了姿勢。就這樣父子倆相互監督,小雨學書法進步非常快,三年級時在市少年書法大賽上榮獲第3名。

有些事要求孩子做,而父母受精力、年齡、生理等客觀原因的限製而很難做到時,就要向孩子說明。並不是大人的一切都值得學習,要教育孩子學大人的優點,不要學大人的弱點和短處。上麵故事中,爸爸書法不行,就要請老師,讓孩子向老師學習。所以,引導孩子認真觀察父母、阿姨、叔叔、鄰居、老師、同學等周圍的人的行為,告訴孩子學他人之長避他人之短,對孩子道德品格、學業才智的全麵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現在是信息社會,有許多新潮的知識父母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孩子就已經接受並消化了。孩子親曆社會時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強,他們看電視聽廣播知道的事情還真不少。許多孩子因為感興趣,仔細閱讀說明書,大膽地擺弄,對許多電器操作起來都超過他們的父母。這時,父母應該放下架子,讓孩子來教你。孩子為了教你,他會去更好地學習。在你向他學習的同時又把你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形象傳遞給了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尊重父母,父母的威信自然就提高了。

親子相互學習,不僅不會降低父母的威信,反而更能提高父母的威信。因此,親子相互學習時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彼此都能發現對方的不足

父母發現孩子不足之處要及時幫助他,引導孩子想辦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孩子發現父母的不足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來,父母要盡力去改正、去學習。

2.雙親意見應該一致

由於獨生子女的家庭較多,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父母之間為了子女經常看電視、做作業、零花錢、洗碗、穿衣服等小事意見不一致,產生分歧,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很壞。

3.和孩子平等相處

平等相處,家長要放下架子,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自己有錯誤要向孩子承認錯誤,得到孩子的幫助時,應該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