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你一定要想一想,你的愛孩子是否願意接受?究竟怎樣愛孩子,孩子才會快樂呢?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真愛,而不是帶有功利心的愛,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溺愛,更不是百依百順的寵愛。帶有功利心的愛,隻會讓孩子倍感壓力;毫無原則的溺愛,隻會讓孩子誤入歧途;百依百順的寵愛,孩子不一定就會領情!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快樂。父母學會愛,孩子才快樂!
真愛才會讓孩子快樂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憐子之心,父母共有,隻是天下父母在疼愛自己的孩子、為孩子們付出的時候,也要有清醒的認意識——孩子們需要怎樣的愛?您付出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說:“我白疼你了!”尤其是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是考試考砸了的時候,有些父母說:“我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怎麼就這樣不給我們爭氣呢?養你有啥用!”這些固然是氣話,卻也反映出了家教的一個誤區,即愛似乎是有條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績來與父母交換愛。父母這樣的愛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呢?
有一次女兒正在考試期間,高先生到外地出差去了。一天夜裏,高先生給女兒打電話,問她考試情況。女兒沮喪地說:“老爸,你可要有點心理準備呀,我可能有一門課不及格。”“是嗎?兩門課不及格也沒關係。你這段時間已經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師幫助分析一下,一定會趕上去的。”高先生平靜地說著,女兒似乎也平靜了一些。
其實,高先生何嚐不希望女兒成績優異?可是如果他嚴加責備,除了增加女兒的緊張,又有什麼益處呢?再說,女兒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他還能怎麼怪她?回到北京,高先生四處托人,請了幾位較高水平的老師,分別為女兒分析試卷,並加以點撥。結果,物理成績穩步上升了,女兒也喜歡補物理的老師,因為那是一個欣賞學生型的老師。然而,數學依然僵在那裏,女兒也不願意去補數學的老師那裏,因為那是一個嚴厲並寡言少語的老師,而且,她的教法女兒不習慣。
盡管請老師不容易,請了又不想去更麻煩,高先生卻沒有責怪女兒。他與女兒分析了具體原因,發現是教與學方法的不適當。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高先生深知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因而不可統一模式。此外,為女兒請了多個數學老師,成效並不顯著。高先生暗自檢討,也許是他不喜歡數學的惡習影響了女兒。不過,女兒今天的數學水平,對高先生來說早已是望塵莫及,已經不簡單了,他怎麼有理由責備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女兒數學成績依然不佳,高先生所應提供的隻有幫助,而不應當是訓斥。當然,不僅是數學,對待孩子別的科目、別的事情,道理都是一樣的。
讀完高先生的教子故事後,我們可以看到,憐子之心,父母共有,隻是天下父母在疼愛自己的孩子、為孩子們付出的時候,也要清醒一下意識——孩子們需要怎樣的愛?您付出的愛是真正的愛嗎?
所以,身為父母,你一定要想一想,你的愛孩子是否願意接受?究竟父母怎樣愛孩子,孩子才會快樂呢?以下是教育專家給家長們提出的建議:
1.父母要給孩子真愛,而不是帶有功利心的“愛”
當您給孩子提供各種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時,首先要捫心自問,您是否有私心?您是否希望孩子借著這個條件達到您所期望孩子達到的某個目標?當然,要父母根本沒有目標也是不可能的,關鍵是父母要端正心態,要想好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您所設定的目標,您將怎樣對待他?您會毫無怨言地繼續付出嗎?您會有所不滿甚至直接表達您的不滿嗎?
2.父母要給孩子帶有理智的愛
要父母愛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給孩子理智的愛卻不那麼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愛的旗幟下給孩子提供了過度保護: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別人欺負;不允許孩子有零花錢,怕孩子上當受騙;不允許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傷了手指……當您無條件地給孩子施加愛的時候,也要記住:愛離不開理智。沒有理智的愛是瘋狂的愛,是可怕的愛。
3.父母要給孩子需要的愛
近來媒體常常報道一些少年殺母案,這些案件讓人深思的是:為什麼父母給孩子那麼多愛,孩子卻不領情,甚至還做出了敗壞人倫的事情?經過分析發現,多數案件都是由於父母給了讓孩子窒息的愛,因此有的孩子才發出感慨:“我爸爸媽媽愛我愛得我都想去死!”所以,父母們應該給孩子切實需要的幫助和關愛,而不是用過度的愛讓孩子窒息。
所以,現在的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習慣。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真的是無條件的、無私的。身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需要與感受。
莫讓“愛”傷害孩子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溺愛不是真愛,溺愛就是一顆假種子,隻會坑害孩子的一生!
一個初三的女生在日記裏寫道:“我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可愛得我都想去死,因為我一點點自由都沒有了!”我們可以從女生的信中讀出青春的憤怒與獨立的渴望。之所以出現這樣父母與孩子雙輸的局麵,是因為許多中國父母患上了“愛的強迫症”!所謂“愛的強迫症”,即父母特別需要孩子依賴自己,總是向孩子提供他們不需要的關愛。並且,這種父母還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愛,從而使別人不能獨立,並使雙方都進入特別累甚至痛苦的生活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