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父母怎樣帶,孩子才聰明(5)(1 / 3)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孩子“沒有業餘特長”並未引起父母的重視,甚至在很多父母的眼裏,這根本不能稱其為一個缺點。有些父母甚至還會為此而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業餘活動就是“不務正業”,沒有業餘特長,反而可以將全部的精力都用於學習上。真的是這樣麼?當然不是,孩子沒有業餘愛好,其實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起來看一看吧!沒有業餘特長,孩子失去了什麼?

第一,如果孩子沒有特長,他們將會失去一些機會。我們常常會在生活中發現這麼一個現象:有很多讀書時成績很好的人,由於沒有任何特長,工作後,離開了考試和成績,就開始變得平庸起來。由於沒有特長,他在公共場所不敢展示自己,這樣就會失去很多機會。例如:戀愛的機會、結識朋友的機會等。

第二,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的特長,他們將會失去應有的自信。沒有特長的人,很難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在人群中顯得不起眼。這樣慢慢地,他就會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我不行”,從而拒絕一切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發展下去,他就會真的變得平庸起來。

第三,如果孩子沒有特長,他們將會失去很多樂趣。如果說學習和工作是人們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的話,那麼業餘特長就是自己在生活之餘的一種享受。沒有任何特長的人,無疑會失去很多人生的樂趣。即使賺再多的錢,人生也是貧瘠的。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沒有自己的特長,那麼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哪些呢?

原因之一:父母過多地強調學習。父母過多地強調學習,把學習的地位提得太高太高,進而把一切其他的活動都壓下去。甚至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觀念:除了讀書,其他的全都是不務正業。孩子從小受到這樣的教育和熏陶,就會認為根本沒必要發展個人愛好。

原因之二:孩子性格比較內向。要想具備一兩項特長,首先得發現自己的特長。但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敢在集體中展示自己,這就不利於發現自己的特長。比如說:一個孩子參加了班裏的文藝晚會,大家都誇他歌唱的好。他就會有意識地在音樂這個方麵多提高自己,慢慢地形成特長。然而有的孩子,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他人的肯定和表揚,根本就沒有目標也沒有信心去發展特長。

原因之三:家庭條件的限製。有些孩子雖然有特長,但由於在小的時候,父母沒有給孩子創造條件,導致天才被扼殺了。比如說,孩子對鋼琴比較敏感,但若是家裏不能給他提供一台鋼琴,或是請個鋼琴老師,他就很難有機會發展自己的特長。

原因之四:曾受到過打擊。現在,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等,在這些科目上,老師也有一定的考核標準。有的孩子有天賦,有的孩子天賦會差一些。如果老師不多鼓勵那些天賦差的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喪失信心。比如說:一個孩子不會唱歌,但老師卻非要他到講台上表演,結果被同學們嘲笑了,他就會對唱歌產生恐懼感,甚至對其他的活動也產生排斥感。再比如說,一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興致勃勃地想學畫畫,可學了很久仍然比較平庸,他就會自我安慰:“算了,懶得學了,學習好就夠了,畫畫有什麼了不起的?”

那麼父母應該從哪裏入手科學地培養孩子的特長呢?教育專家提出以下建議:

1.注重孩子特長的培養,不要隻看孩子的學習成績

父母要轉變觀念,要拋棄那種“隻要成績好,其他無所謂”的錯誤思想。隻有當父母認識到了培養孩子業餘特長的重要性時,才會試著去發覺並培養孩子的特長。

2.培養孩子的特長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項目,或者發現孩子的特長。鼓勵孩子多參加課外活動,去發展自己的特長。

3.盡量給孩子提供培養特長的有利條件

當孩子對某樣東西,如繪畫、舞蹈等,表現出特別濃厚的興趣時,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熱情有所反應,除了鼓勵孩子外,還應主動給孩子創造條件,例如,幫孩子報一個舞蹈班,給孩子請一個舞蹈老師,給孩子買一些光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