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似真似幻的精怪世界——論《東陽夜怪錄》(1 / 3)

似真似幻的精怪世界——論《東陽夜怪錄》

文學評論

作者:許芳

摘 要:《東陽夜怪錄》在文學史、小說史及傳奇小說研究中雖然很少被提及,但確實是一篇藝術技巧高超的作品,一是敘事虛實結合、流暢自然。二是人物特色鮮明、性格細膩。共穿插詩歌十四首,語言優美,韻律和諧,意蘊深遠,還明顯地寄寓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體味和感悟。

關鍵詞:東陽夜怪錄;傳奇小說;精怪

作者簡介:許芳(1980.11-),河南濟源,研究生,講師,古代文學,武警北京指揮學院參謀業務教研室。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2

《東陽夜怪錄》見於《太平廣記》卷490,在文學史、小說史及傳奇小說研究中雖然很少被提及,但確實是一篇藝術技巧高超的作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敘事虛實結合、流暢自然。成自虛因事返鄉,在途中遇當地縣宰留飲,又恰好當日天氣陰晦,看不出時間早晚,於是便讓僮仆帶著行李先行。飲罷出城,遇到大風雪,又無處問路,在絕境中卻於月光下看到佛寺,投宿於此。

破舊的佛寺,幾個溫文爾雅的詩友,他們在聚會吟詩的場麵中出現,這些我們常見的人、事、物中又包含著足以讓人驚訝的不平常之處。德高望重的僧人智高,以老病之軀居然隻臥於幹草之上。寺中沒有燈火,智高解釋為僮仆們都去村裏化緣,所以才無法取來燈火。智高又自稱是剛到此地,所以寺中一片荒蕪,但卻在風雪之夜有眾多熟悉他的朋友前來相聚於此。自古文人墨客也偏好在雪夜開懷暢飲、吟詩作對,但肯定是不會摸黑進行的,而這些人到來之後,居然都不提點燈之事,真是十分奇特。這些疑問,直讀到文章結束,才得以揭開。

寺中一篇黑暗,“自虛昏昏然,莫審其形質”,隻能在黑暗之中依靠自己的耳朵來聽,於是全篇自然以語言描寫為主,以對話貫穿,這也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成自虛與智高正傾談間,“俄則遝遝然若數人聯步而至”,在“極好雪,師丈在否”的問詢聲中,盧倚馬、朱中正、敬去文、奚銳金四人入寺,並各道姓名。而成自虛秀才的身份也正好與來到這裏的眾人匹配,在寒暄中成自虛提到自己應舉之事,於是盧倚馬自然而然談到了詩,一個小細節,開啟了全篇的主要話題。眾人開始吟詠自己的詩作,之後苗介立遲遲而來,眾人由此又想到應該叫來胃氏兄弟,而就在苗生出門前去邀請後,敬去文不失時機的在眾人麵前貶低苗生,偏偏又被苗生聽到,二人爭相表明自己顯赫的家世背景,使全文在此處達到一個小高潮。之後成自虛失言,朱中正悄然離開。一切都進行的自然生動,錯落有致。

成自虛方欲自誇舊製而忽聞遠寺撞鍾,由虛幻回到現實。結尾使用了十分繁複的細節描寫來揭示真相,找到了各種精怪的原型,讀者可再將之前被忽略的細節重新琢磨,回味無窮。故事有頭有尾,有鋪墊有高潮,有直敘有轉折,起伏跌宕。充分體現了傳奇小說“篇幅曼長,記敘委屈”的特點。

二是人物特色鮮明、性格細膩。題目就已點出“夜怪”二字,全文以幾個化成人形的精怪為主角,一隱一現地表現出人與動物兩個不同物類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他們是人類世界中供人驅使的動物,在精怪的世界中卻有名有姓,有官職,有自己的不尋常經曆,他們在雪夜裏詩興飛揚,佳作共賞,於吟詠之中抒發自己的愁懷。有趣的是,明明對自己的才能很有信心,在獻詩之前,卻都要自我菲薄一番,直到旁人催促再三,才吟誦出來。在這一點,精怪與現實生活中的文人相類,十分真實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