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周樸園性格的複雜性(1 / 2)

論周樸園性格的複雜性

文學評論

作者:楊珩

摘 要:周樸園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他在劇中具有多個不同身份,這些身份賦予他複雜的性格和豐滿的形象。本文結合周樸園多重社會身份,從他對侍萍感情表現出來的矛盾態度,深入剖析他性格的複雜性。

關鍵詞:多重身份;矛盾態度;複雜性格

作者簡介:楊珩,(1979-),女,廣西岑溪人,文學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2

一、引言

從《雷雨》誕生之日以來一直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其戲劇價值與人物形象被不斷地解讀與認識,同時也存在諸多爭議。爭議的焦點之一是周樸園對侍萍感情的真偽,有一種觀點認為周樸園對侍萍的感情完全是階級本質的虛偽表現,他就是一個偽善、專橫、自私的資本家。這一觀點顯然是有所偏頗,也是不甚妥當的,《雷雨》之所以充滿閱讀的魅力,除了作品內涵的豐富性,人物性格的複雜性無疑也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形象的多麵性決定了讀者對它的理解是多元,周樸園正是《雷雨》給我們提供的這樣一個久讀不厭的經典人物形象。解讀這個經典複雜的人物形象,要從人物性格的複雜性談起,從對侍萍感情的矛盾性談起。

二、對侍萍感情的矛盾表現

1.真心相愛

從劇本中我們可以獲知周樸園年輕時曾去德國留過學,這段留學經曆使得在壓抑的封建大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周樸園身上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回國後,具有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的周樸園在周公館遇見了年輕漂亮的侍萍,並且愛上了這個公館裏的丫頭。年輕時的侍萍雖然隻是個丫頭,但她能讀書識字又年輕貌美、溫柔賢惠,這些都深深吸引著崇尚自由平等的周樸園。朝夕相處使這兩個年輕人產生了濃烈的感情,熾熱的愛情使兩個人都有著超越門第界限的大膽和勇氣,以至於周樸園與侍萍未婚而公然同居生子,共同度過了幸福安逸的一段時光。這樣的舉動,不要說在封建大家庭裏,即使是在當下的開放社會裏無疑也是離經叛道之舉。因此,從純粹的感情而言,周樸園是真心愛侍萍的,至少在當時他是真心愛侍萍的。

2.懷念又愧疚

周樸園由於軟弱,也為了“趕著娶那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將侍萍連同生下才三天的兒子冒雪趕出周家大門,這表現了他的殘忍。但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他的行為常常表現出對侍萍的綿綿懷念之情:將侍萍“生前”住過的房間保持著原來的樣子;保留侍萍不開窗的習慣;愛穿侍萍繡過的舊衣服;每年四月十八都要為侍萍做生日;常常獨自一人長久地凝視侍萍的照片;以為侍萍已故,為侍萍修墳;拋棄侍萍後,雖娶進蘩漪,卻是“念經吃素”,“討厭女人家”;常以“死去的母親”的名義訓誡周萍,並且在亂倫悲劇真相大白時,嚴厲指責周萍對侍萍的態度。以上種種跡象表明,周樸園雖然沒有足夠的勇氣反抗封建家庭的壓力,不能娶侍萍為周家媳婦,但他真心愛過侍萍,對因為自己的軟弱而使侍萍被趕出周家心懷愧疚,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懷念侍萍,懷念兩個人一起生活時的那些時光,小心守護留存心中的美好感情。

3.敵對又溫情

侍萍與周樸園分離三十年從未相見,當她與周樸園在周公館邂逅時,她並沒有趁對方未認出自己而抽身離去,逃避與舊情人的相認。相反,侍萍對周樸園舊事重提,勾起周樸園的回憶,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周樸園認出眼前這位蒼老貧困的魯媽就是昔日的情人,三十年的人生經驗和商場的爾虞我詐,使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情人與他分開三十年來過得好不好,而是疑心情人忽然出現在他家是否懷有不良動機。他感到害怕,他怕三十年前的事曝光,怕他的名譽、地位以及他的家庭受到威脅。對於現在的周樸園來說權利、名譽、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威脅到自己利益的人都應該被清除。所以他表現出敵對的態度,這種敵對的態度與三十年來日夜懷念侍萍的態度判若兩人,在利益麵前昔日的感情隻能是回憶中的自我陶醉而已。

當周樸園明白侍萍是因為其他原因而不是因為與他的感情糾葛來到周家,並不是要和他清算當年始亂終棄的舊賬時,緊繃著的神經放鬆下來,他暗暗鬆了一口氣,訴說著分離三十年來的思念之情。然而,當他得知侍萍有一個“很不老實”的丈夫和一個不好對付的兒子時,他又將侍萍置於自己的對立麵,恨不得馬上打發走對方,妄圖用金錢來了結和侍萍的恩怨,達到“以後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的目的,保住自己的名譽、地位和家庭。

三、多重身份造就矛盾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