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與殘酷
文學評論
作者:成鈺
摘 要:菲茨傑拉德在《夜色溫柔》中深刻的描繪了“迷茫的一代”美國夢幻滅後的悲哀。主人公迪克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劇。迪克的悲劇主要歸於自身性格和社會環境兩大因素。
關鍵詞:悲劇;性格因素;社會環境;衝突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2
1、迪克的悲劇命運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鍍金時代.用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他稱這個時代為“爵士時代”。菲茨傑拉德在《夜色溫柔》裏吟唱了一曲爵士時代的哀歌,一曲“美國夢”破滅的哀歌。《夜色溫柔》充分展現了浮華背後的空虛與無奈.在這裏處處是聚餐、舞會、酗酒、作樂,菲茨傑拉德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的。迪克是菲茨傑拉德的化身,迪克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菲茨傑拉德對自己人生的寫照。
迪克是“美國夢”的忠實信徒和狂熱追隨者。他執著的追求自己的愛情和理想,一次參與精神病的病理研究時,他愛上了患有精神病的富家女尼克爾,並慷慨地把自己的精力獻給她,愛護她照料她。但是,在上流社會人眼中,善良是幼稚的可悲的,一旦他完成了醫生、保姆和麻煩處理者的任務,便再也沒有利用價值了。
2、迪克複雜的性格及其弱點
迪克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一方麵他性格中堅強、持之以恒、果敢等因素幫助他克服困難不斷追求上進,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事業目標。當歐洲處於綿延的戰火中時,迪克為了發展自己的學業和科學研究,冒著生命危險來到維也納,在戰爭紛亂的艱苦條件下專心寫書,堅持醫學研究。他敢於麵對自己對精神病人尼克爾的愛情,和她結婚,和她一起承擔沉重的精神壓力,婚後繼續追求獨立的人格和價值,在照顧妻子的同時不忘自己的工作,盡量保持著經濟上的獨立,過著“苦行僧般的日子”。
另一方麵,迪克的人格體係中存在著致命的弱點,他過於天真過於愛幻想。在迪克的腦海裏,愛情應該是忠貞不貳的,美麗浪漫的。初識尼克爾的時候,他認為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她有著高高的顴骨,略帶病容的嬌美,冷靜而不失狂熱,活像個生氣蓬勃的小夥子。他天真的幻想著尼克爾是個美麗的富有的好姑娘,他們的結合必定是幸福美滿的。而正是迪克的自我幻想使他忽略了尼克爾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的事實,尼克爾的愛是病態的,有依賴性的,而迪克卻用心扮演著丈夫醫生的角色,隨著尼克爾病情的好轉,迪克的利用價值也在不斷的消失,最後被拋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自負是迪克的主要毛病。結婚之前的迪克是瀟灑的成功的,二十六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時段,他有天生的活力,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散發著迷人的魔力,健康的體魄,充滿著精力,這是他單身生活的黃金時期。迪克接受了高端的教育,在多所著名大學學習過,此時的他在精神病學領域嶄露頭角,被人稱為“幸運的迪克”。迷人的外表,得體的舉止和看似美好的前途使迪克自我膨脹起來。在自負心的驅使下,他強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關注。與尼克爾的婚姻使迪克進入了富人的圈子,婚後的迪克,心安理得地接受著沃倫家族帶給他的財富和地位,他無私地為尼克爾奉獻著他的精力,勉強自己迎合著上流社會的生活,他情願被別人利用直至拋棄,這是他的自負心造成的悲劇。
迪克也是虛榮的。從表麵上看他與尼克爾的結合是因為愛情,事實上他也無法抗拒沃倫家族提供給他的地位和財富,借助沃倫家族的權勢他可以成就自己的事業,步入上流社會。盡管迪克自己也覺得他生活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但他還是竭盡全力去迎合人們的願望,他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希望自己更友善,更聰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迪克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接納,哪怕隻是暫時的。迪克的內心是脆弱的,丟失了愛情,荒廢了事業的迪克整日與酒為伍,逃避現實,被命運無情的打垮。
3、迪克與社會環境之間的強大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