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備考之我見
教育論從
作者:馮珣
摘 要:散文閱讀一直是高考語文試卷中常考常新的考點,但考生在散文閱讀中得分難度大。有鑒於此,在高考複習階段,我們必須重視散文閱讀的備考訓練,本文論述了散文閱讀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解答開放性試題的探索。
關鍵詞:語文高考;散文複習;開放性試題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一、緊扣“形”“神”關係,理清思路線索。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決定了散文內容的廣闊和豐富性。全文看似隻是一些片段或場景的組合,因此,閱讀時就應首先把握整體,抓住主旨,理清內部關係,從宏觀上駕馭文章的“形”,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神”與“情”。一篇優秀散文,不論是有關內容的、結構的,還是有關語言的、形象的,或是有關表現手法的,都是為彰顯文章主旨的。要想理解文章主旨,關鍵在於掌握行文思路,即從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係等方麵入手,抓住線索,掌握文章的意脈。
例如2010年高考四川卷現代文閱讀《自然》第14題“文章開篇‘自然就像一個舞台布景,它既適合喜劇,也同樣適合悲劇’一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此題雖是一個句子的作用理解,關鍵的卻是對文章結構、文章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因此完成此題可從兩方麵思考:內容方麵領起總括全文,是全文的綱要;結構上引出下文,為下文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做鋪墊。這句話位置上位於開頭,結構上兩個關鍵詞“喜劇”“悲劇”正好統領文章的主題,情感上表達了作者的認識。
二、明確技巧、手法,有的放矢,找準突破口。
1、散文閱讀是一種鑒賞性閱讀,不僅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還要明確怎麼樣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把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回答,這就需要掌握常見的表達技巧。散文常見的表達技巧在高考題中表現為兩種:對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考查。針對一些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命題,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誇張、擬人;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複;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考生在備考中應加強閱讀訓練,積累修辭知識。
2、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不同類型的散文有不同的表現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如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抑揚結合、象征等;敘事散文講究以小見大,注重形與神的關係;寫景散文注重情景交融,把握其情與景的契合解讀的關鍵;詠物散文則往往采用托物言誌或借物抒情的手法,理解其象征手法和抒情方式是解讀的重點。
例如2010年高考福建卷現代文閱讀《春風》第15題“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對江南春天中‘看不見’的春風另有一番描述。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這樣寫好在哪裏?”此題是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的考查。解答時要審準題目,把握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這樣就可以得到啟發,和開始第二段結合起來分析前後對比表現手法的使用效果。文中前後兩次寫對南國春風的感情,采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是為突出作者對北國春風感情的變化,突出對北國春風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