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蒙古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1 / 2)

淺析蒙古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育論從

作者:張素萍

摘 要:非英語專用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充滿困難的艱苦的過程。對於蒙古族這樣的少數民族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來說,又是一個特殊的艱難過程。本文試圖從培養蒙古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麵來解決少數民族外語學習特有的困難。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非英語專業;大學生

作者簡介:張素萍,女,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2008年畢業於外國語學院外交學國際政治專業,研究方向:比較政治製度。

[中圖分類號]:G7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筆者為內蒙古科技大學公共英語的教師,在該校從事英語教學的這幾年,發現蒙古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麵存在著一些典型的特點,比如,普遍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普遍有著薄弱的英語基礎等等。而公共大學英語教學因為課時少、任務重、班容量大等等限製,不能實現對於每個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大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實踐中,有必要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有效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成果。

1、自主學習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

自主學習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中葉。1981年,HenriHolec在其專著《自主性與外語學習》中最早引入這一概念。他認為,“learner autonomy”(“學習者自主性”)就是學習者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 ofone’sown learning),學習者主動確定學習目標、內容、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這種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依靠後天的培養。

目前學界並未給出自主學習統一的定義,主要還是一些相關概念的探討。一些學者側重於對於自主學習過程的探討,如“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自主性學習包括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三個必不可少的過程,是一種高於認知的元認知學習。從微觀的角度看,自主學習涉及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以及評價學習效果等。”些學者是側重於自主學習的內容來說,如“自主學習是綜合學習者的能力、態度和學習策略等因素,對其所學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判斷和決策,以采取相應行為的能力。”

本文主要才自主學習的過程的角度來探討蒙古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

2、蒙古族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對蒙古族學生來說,漢語已經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了,英語對他們來說應該屬於第三語言,因此,蒙古族學生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方麵存在著下麵這些共同的特點:

一)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筆者本人的教學實踐和調查中發現,蒙古族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對於英語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和熱情,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學習動機不足。在調查中,95%以上的蒙古族學生認為,英語對他們來說是一門非常艱難卻又根本無用的課程,比如采礦專業的學生就會問到,我們學習采礦的,學習英語幹什麼,又不和外國人做生意,也不和老外一起下井。持這種觀點的學生占絕大多數。既然沒有用,當然就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英語。

二)英語基礎差、起點低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蒙古族學生甚至在漢語方麵書寫能力都很差,更何況對他們來說作為第三外語的英語,而且很多人大學之前就沒有接觸過英語,英語基礎非常薄弱。而大學英語一般都是大班授課,即使現在高校大學公共英語都實行分等級授課,但是因為各種條件的限製,比如教學任務、教學課時、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等等,也不容許老師在課堂上再從字母、音標開始從頭講起,這樣,很多蒙古族學生因為英語基礎很差,很難跟上老師上課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