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子閱讀繪本的思考
教育論從
作者:張娜
摘 要:繪本是兒童成長的寶貴財富,它豐富孩子的認知和情感世界,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夥伴,是幼兒文學中的奇葩一朵。文學教育的基礎就是文學傳遞,它具有不同的傳遞方式,繪本同樣如此。親子閱讀方式的展開提升幼兒教育的效果,也凸顯著繪本的魅力。把握親子閱讀的要領,走出觀念與行動的誤區,對於挖掘繪本與兒童的潛力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親子閱讀;繪本;優越性
作者簡介:張娜,山東濰坊人,現就讀於山東師範大學,為10級學前教育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一、親子閱讀繪本的意義性思考
繪本對於兒童的適宜性、意義性已為研究、實證和理論所證實,其彰顯的魅力也越來越為教育者、家長、孩子所賞識。美國少年和平同盟會長、著名的成功母親M.S.斯特娜女士曾說:“教育不應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該在家庭裏由母親開始”,這凸顯了在早期父母對兒童的影響力。與教師相比,父母更能教給孩子發自內心地對閱讀的熱愛,讓孩子體會到閱讀是一件有趣而且有意義的事情。親子閱讀繪本尤其是學前階段的孩子與家長的共讀的優異效應也在此顯得更加長而久遠。
(一)閱讀興趣培養的優越性
據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兒童的思維發展階段的劃分,2-7歲兒童處前運算階段,在此階段兒童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未得到完全發展,而繪本以其自身的特點則符合了此階段兒童閱讀的需求,因此我們說繪本是孩子讀的第一本書,童年時閱讀繪本潛在地增加了孩子對書的喜愛,間接激發著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在此,親子閱讀在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方麵也有其特殊優越性。學齡前和小學是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關鍵時期,對於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家長與其有更多的接觸時間,也更加了解孩子的秉性特點,在親子閱讀繪本中,家長會更加靈活地采用各種適宜自己孩子的多種方式陪孩子一起閱讀,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其中不乏在日常生活中親子之間的一些“內定”的語言表達,不乏父母與孩子在演繹與活動的互動中完成對繪本的閱讀,這是在學校階段或孩子獨自閱讀所無法比擬的。“研究發現,互動式的親子閱讀是一種能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的模式”,“成人在親子閱讀中使用的語言,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兒童在早期親子閱讀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閱讀興趣具有奠基性、恒久性、長效性。
(二)親子關係增進的優越性
相對於孩子獨自閱讀繪本或學校中舉行的各種親子活動對親子關係增進的有效性而言,親子閱讀繪本更具有優越性。當父母與孩子在分享故事的同時,其中有內容的傳達,同時也有書中的情緒、個人的情緒的釋放。通過親子的互動,親子間傳達給彼此的是一種充滿愛或被愛的幸福,其中建立起來的情感紐帶的作用不可估量。對於孩子來說,由父母抱著閱讀或飯後睡前父母與孩子一起看圖畫大聲朗讀,是既甜蜜又溫馨的時光,故事中的喜怒哀樂,父母適時的提問,都在無形中增強了親子間情感的互動。曾經有位學者在幼兒園做調查,結果發現,在“喜歡一個人看書還是家長講解”這個問題時,無論年齡的大小,98%的孩子都選擇了“有家長講解”。在家中,父母給孩子讀書,母親給孩子讀書,這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度過的快樂的時光。台灣從事童詩童話及圖畫故事創作、圖畫書翻譯的方素珍女士也提到“睡前十分鍾,親子關係向前衝”,她也是這麼做的,並且效果也不失為一個好的例證。所以,愛孩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搭建愛的橋梁,親子關係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