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如何讓生物課堂更具魅力(1 / 2)

淺談如何讓生物課堂更具魅力

教育論從

作者:焦蕊

摘 要:在初中,生物成績,僅占初中升高中的10分;在高中教學中,雖說可以提高到高考的90分,但從總體比例上來看,也隻是占高考總分的12%。這讓生物課,略顯“尷尬”,既不是部分家長眼中的“主科”,也不是能夠讓學生積極樂享的所謂“小科”,作為這樣的一個“中間學科”,對我們這些生物教師的要求就進一步地提升了,想要學生和自己一樣,熱愛這門學科,喜歡上這個課堂,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種方法,讓我們的生物課堂更具魅力,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麼,我們該怎麼樣來讓生物課堂更具魅力呢?

關鍵詞:經驗;總結;新課程改革;專業素養

作者簡介:焦蕊,女,哈爾濱師範大學2010級教育碩士,現就職於哈爾濱市第49中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魅力不是一個定量的概念,也不像當抗原遇到特異性的抗體,就會發生特異性的結合,然後屈服。它是一種感覺,是一種被吸引的各種感官的綜合享受。就好像是文章如果有魅力,就會吸引讀者再三的品讀,而不厭煩,甚至總感覺每讀到的那一遍,所領會的內容都是完全嶄新的一麵;電視劇如果有魅力,就會吸引觀眾競相觀看,最後成為人們坐下來時的聊天焦點。而現在,我想讓生物課堂更具魅力,那麼,所形成的感覺絕對不是單項即可的,這是一個綜合體,其中也可以包含著感官和情感的諸多因素。那麼,如何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具魅力呢?關鍵是教師能不能對整堂課,有一定的把握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讓課堂“活”起來。那具體的應該做到哪些方麵,才能“hold”住這個課堂呢?

“親其師而信其道”,是中國教育的一句古訓,其含義實際上,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運用教師的個人魅力,來感染自己的學生們,讓學生們喜愛這位任課老師,進而更加喜愛上這門功課。教師的魅力有很多方麵,比如說語言的魅力,性格的魅力,行為的魅力等等。像是人與人的交往一樣,教師和學生的首次接觸,也往往是從感官上進行吸引的。縱觀我們亞洲的幾個國家,都是比較重視教師的個人素養,其中不僅包含個人知識方麵的專業素養,還有其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一、善於總結

教師的經驗來源是非常廣泛的,可以來自於年長教師的幫助,也可以來自於現在發達的網絡係統,但是我覺得這裏麵,最有價值的,莫過於自己的親身經曆的總結篇。這樣的經曆,讓我們從不論是感官上還是大腦皮層的刺激程度上,都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每天繁忙的工作,可能會讓自己無暇照顧到很周全的方方麵麵,但即使這樣,在我們偶爾的無限遐想時,也會終有那麼某時某刻,出現課堂上的一幕幕,畢竟,我們生活的主體,就是學生。而所謂的“善於總結”,不是說每天要不停的記錄什麼,而是記錄那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是比較喜歡關注學生的老師,而在逐漸的觀察中,發現不是僅僅是課上得好,就一定會讓學生喜歡。在觀察之後,也會覺得確實是這樣,曾幾何時,自己也為自己的年齡優勢而沾沾自喜,但是久而久之我也在思考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年齡不會停留,而是似水流年,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腳步的話,肯定也會被我自己的“優勢”淘汰,誰都不會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想獲得學生喜歡,隻是憑空想象或者簡單的反複實驗室不行的,一來效果未必好,二來是太慢了,一個方法可能就一批學生過去,四年的時間將一去不複返了,這樣的馬拉鬆,比量著自己的教齡來說,確實是挺費勁兒的。所以必須做出選擇,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學生們喜愛的教師討教。聽課是最直觀的,最好是聽不同學科的課,不但可以積累更多的常識,了解更多的學科內容,更重要的是,我們能更加廣泛的搜集有效的教學方法,然後改進自己的“戰略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