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音樂教育對智力開發的作用(1 / 2)

淺談音樂教育對智力開發的作用

教育論從

作者:李楠

摘 要:音樂教育的過程是對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維力、觀察力、想象力)等諸多因素的滲透和鍛煉的過程。為了使音樂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智力開發功能,還必須從音樂教育自身的特點出發,去激發和培養智力開發的各個因素。進而達到提升文化修養、審美能力、道德素養、心理素質、智能素質和創造力。所以我認為音樂教育對智力開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智力開發;提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音樂教育和智力開發聽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二者有著緊密的關係,音樂教育能夠促進智力開發,智力開發也對音樂教育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和推動作用。

1、音樂教育滲透著智力開發,是提升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

音樂教育以它特有的內容和優美的旋律來培養審美情趣,通過對審美能力的挖掘和培養來陶冶心靈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得到身心愉悅的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在追求美好的過程中達到提升道德修養的目的。

1.1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我們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力有多方麵內容,一方麵注意力是音樂感知的前提,隻有注意力集中,才能加強大腦對音樂的感知程度,才能排除其他外界幹擾,全身心地去感知音樂,理解音樂。另一方麵注意力是學習所有學科必備的心理要素,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教學進程就無法進行。三是音樂教育比其他學科更具特殊性,要求合理分配注意力。因為演唱既要把握聲調又要注意表情,需要各個感官協調合作,整體效果才能更好。四是音樂教育內容、課型的不同,需要注意力合理轉移,否則就會造成節奏的不合理。過分專注或遊離都不能恰當地體現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總之,音樂教育對注意力的培養是靈活且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學生接受音樂這門學科的能力。

1.2思維力

思維力是指人腦的概括和間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能力。音樂教育在滲透思維力方麵也是多樣化的,主要表現在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藝術首先是一種形象,尤其是音樂,看不見摸不著,所塑造出的藝術形象也完全是靠視覺和聽覺來感受的。在對這種無形的音樂材料塑造出來的音樂形象的感知,大腦便會時刻不停地進行想象。因此,形象思維要伴隨音樂活動的全部來演繹。

創造性思維在音樂活動中也是積極存在的。無論是哪部偉大作品的誕生都是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其次,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感悟程度不同,對音樂表達方式也不同,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的內涵,詮釋音樂的意義,這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人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不同,對音樂審美的感悟程度也不同,所以人們必須通過大腦進行豐富的想象,再激活潛在的創造性思維才能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

1.3觀察力

觀察力是對事物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能力。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所以聽覺觀察力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條件。如何把普通耳朵訓練成對音樂和旋律敏感的耳朵是非常關鍵的。然而音樂總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表現的過程對動作、技巧都有嚴格的規定,那麼視覺觀察力又顯得十分重要。比如通過觀察教者示範或聽錄音,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並加以修;通過觀察同學的表演,可以發現其中的優缺點,從中取長補短。觀察力決定創造力,不會觀察永遠不會有發明創造。觀察力強的人,可以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尋常的東西,很多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是從身邊的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中受到啟迪而成就的偉大發明創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學會觀察把握事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