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教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藝術探微(1 / 2)

電教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藝術探微

教育論從

作者:馬吉生

摘 要: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電教優勢,使電教手段與直觀教具相結合,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觀察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審判能力,啟迪學生的藝術創作思維,從而達到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獲取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電教;媒體;教學;美術

作者簡介:馬吉生,男,吉林市人,長春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鑒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以最終大家“都一樣”為結果,以致美術教學的真正意義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學生僅有一點靈感也逐漸在“臨摹”中泯滅。那麼,如何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是值得我們教師深入研究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教改的深化,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被引入美術課堂,有效地改進了教與學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高速度、高質量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從而給美術教學帶來了新的希望。下麵就結合美術教學的具體實踐,談談多媒體的重要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審美知覺的效率

多媒體能綜合利用圖像、聲音和色彩等直觀地再現事物存在及其變化過程,生動地表達人們在各種活動中的不同情感。教學中,我們運用多媒體,圍繞教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一定的背景情境和相關的生活情境,多維度地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學習中便能動容、動心、動情,促進知識的消化。例如:在教《生動有趣的卡通畫》一課,設計一幅小學語言課的“龜兔賽跑”的場麵,編一個有情節趣味性強的故事,將所教的美術知識滲透於故事情節中,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課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動物形態,使學生在整個審美過程都帶上叢書的情感色彩,加強感性認識,再進行觀察,講解繪畫烏龜兔子的簡筆畫法,學生便可輕而易舉地畫好。然後,讓學生講故事,分析賽中、賽後的不同態度和行動以及周圍的環境布置,進行畫麵構思的講解;小白兔奔跑在前,烏龜在後的場麵和神態;小白兔眼看已無法追趕烏龜的場麵和神態;頒獎時的場麵和神態。這樣通過邊講故事,邊多角度地分析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還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最後讓學生大膽創造場景,組織畫麵,出現了生動形象的卡通畫。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點,提供有效的途徑

美術學科由於其視覺性特點,特別講究審美對象的美感,多媒體計算機具有演示的內容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而且容易集中學生注意力,比起教材的效果在美的優越上更勝一籌。教學上,更能體現計算機的優勢,將知識的難點感性化、直觀化,充分運用計算機的動態、漸變、疊加等效果和多媒體的聲像功能刺激學生感官,有利於對比較複雜抽象的知識理解,為順利掌握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達到常規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如《立方體的透視現象》。本課教學重點是:通過觀察分清立方體的結構特征,認識立方體的透視變化規律。教學時,利用計算機進行動畫演示;三維空間裏的立方體,在視點的上、下、左、右位置進行緩慢的移動,發生了透視的三度空間進行閃動。立方體可變為透明,繼續在三維空間裏變換位置,閃動的線消失於遠處的視點,學生便能很快的明白立方體的透視現象,並對它的透視變化規律有了深刻的了解,使學生在高效率中直觀地領悟了其表現形式——從而突破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