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基於詞塊理論的英語寫作教學
教育論從
作者:徐嵐
摘 要:本文針對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以詞塊理論為依托,分析和闡述了詞塊教學的優勢以及它在英語寫作中的促進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詞塊;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01
一、引言
在四項語言技能中,聽和讀是信息輸入能力,說和寫是信息輸出技能。其中,寫作是語言輸出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學習者表達思想和體現語言綜合技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出現很多問題,如內容空洞、詞彙貧乏、中式用語、詞不達意等等。如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和改善學生的英語寫作現狀,詞塊教學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二、詞塊與詞塊教學法
20多年來大規模的真實語料統計分析表明,自然話語中70%是由單詞和固定短語之間的一種半固定的“板塊”(chunk)結構來實現的(Altenberg, 1991)。
詞塊(lexical chunk)這一術語首先是由Becker在1976年提出的。詞塊就是以整體形式儲存在大腦中的一串詞,可整體或稍作改動後作為預製組塊供學習者提取和使用。Nattinger 和DeCarrico(1992)提出根據結構和功能詞塊分四類:多詞詞(polywords)、慣用表達式(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限製性結構短語(phrasal constraints) 和句子建構詞塊(sentence builder)。他們還指出,語言習得和文本輸出的計算分析表明,詞彙短語是語言教學中理想的單位,這種多詞的詞彙現象存在於傳統的詞彙和句法之間,通常是較短的、相對固定的短語。Michael Lewis (1993)提出了詞彙組塊教學法,並指出這一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是語言是語法化的詞彙而不是詞彙化的語法,語言學習的中心是詞彙。人們在使用語言時,並不是每次都是臨時根據語法原則和需要的詞語構建新的語句,而是使用一些預製的詞塊。詞塊教學法強調語言學習者應該學習語言中的詞彙短語,語言產出不是受句法規則製約的過程,而是從記憶中直接提取大量詞彙短語的過程。
三、詞塊教學的優勢
1.克服母語的負遷移,增強語言的地道性、準確性
由於詞塊是習慣性語言板塊,具有相對穩定、規範、模式化的特點。學生在寫作中可以直接提取存在於大腦中的信息。這些信息不是孤立的單詞,而是以詞塊為單位的標準化的表達。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學生“中式”搭配和表達的風險,提高了語言表達的地道性和準確性。
2.爭取更多思考的時間,提高語言表達的流暢性
在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把時間花費在詞彙的選擇和句式的規範上。但是寫作的條理、文章的深度以及意義的表達越來越被忽視,而寫作不是單詞的堆砌和語法的構建,更多的應該是對話題的深入探討和觀點的表達。它的合理性和內涵是非常重要的。隨著詞塊教學的深入,學生在寫作時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轉移到內容和意義的把握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