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班益智區材料投放之我見
教育論從
作者:陳彩琴
摘 要: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麵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園區域活動是指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材料投放應注重材料的情趣性,同時與主題、教學活動相結合,注重材料的層次和多樣性。為幼兒創設“愉快、充實、自主、有序、發展”的區域環境。
關鍵詞:益智區;材料的情趣性;與主題活動和教學活動相結合;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1
益智區是幼兒園的常規區域,是指可供幼兒活動操作,著力於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活動區角。其材料具有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智力,發展幼兒創造潛能的特點。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益智區材料的投放是決定幼兒區域遊戲能否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幼兒對區域遊戲的興趣,同時也影響到能否讓每個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得到充分活動和發展的主要的決定性因素。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玩”是小班幼兒的頭等重要的大事,但是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投放哪些材料最能吸引幼兒?怎樣投放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幼兒的探索欲和創造力呢?為最大效度發揮益智區材料的教育功能,提高它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對小班益智區材料的提供總結了如下的幾點小小心得。
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具有情趣性材料。
其一、小班幼兒年齡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賴真實的材料進行遊戲。與人交往的能力不強,滿足於對材料的單獨操作和擺弄,而益智區正是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自由天地,滿足了小班幼兒的興趣需求。因此教師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適時地投放各種材料滿足幼兒的需求,並根據幼兒的興趣不斷的更換材料。如:“水果棋”是來進行圖案與水果的匹配的棋類遊戲;“給小動物為餅幹”將不同的顏色、形狀的“餅幹”送到小動物的嘴巴裏;“小動物排隊”將高低不同的動物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排列……諸如此類的材料本身就具有直觀、形象、有趣的特點,具有情節性和趣味性,非常受到小班幼兒的歡迎,是益智區也成了幼兒歡樂的小天地。
其二、小班幼兒的自主意識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非常容易因為物品的數量與人數的不均等而發生幼兒之間爭奪遊戲材料的現象。因此,根據這一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應該準備比進入益智區幼兒人數更多的材料。如:操作高低排序的材料若有四人,那材料最好準備六份。保證材料的充足,那樣幼兒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對於材料的操作和和觀察探索上。
二、根據主題活動和教學活動延伸投放材料。
其一、教師有目的將主題活動中的“預設”和“生成”材料投放到區域中。在主題活動中,常常有需要教師在主題前就需要孩子知道一些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那如何讓孩子“知道”和“掌握”呢?就需要教師的“預設”。如:在主題“秋天的水果”主題活動中,需要小班幼兒了解秋天的各種水果,知道他們的形狀、顏色、氣味、大小、內部構造等多方位的知識。教師預設的材料有:投放真實的各色水果、水果切麵圖片、立體水果組合玩具、水果拚圖等材料在益智區進行了投放。幼兒在操作和擺弄的過程中,幼兒自主的探索和學習,在進行該主題活動時,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就更加有效。幼兒的“生成”也同樣的重要。如主題活動《秋天的水果》中的數學活動“給娃娃送水果”(三以內的數量進行比對多少)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除了送水果,幼兒還提出要給娃娃送帽子、衣服、食物等,於是這些要求就被當做了各不同的延伸材料投放到了益智區內,供幼兒的再次遊戲。當然,不僅是數學活動可以在區域中體現,所有的主題內容可以和所有的區域材料相結合,靈活結合、變化。